矛盾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
反殖民鬥爭與戰爭創傷
在歷經了五十年的日本帝國主義殖民後,台灣社會運動承載了反殖民鬥爭與民主運動的遺產;擺脫了日帝殖民的台灣群眾,寄望著國民政府能夠帶來民主權利,同時也為擺脫了日帝殖民而振奮。這樣的鬥爭記憶,也同一樣的將給反民主的國民黨政府帶來挑戰。
日本帝國主義在二戰前就開始的軍國主義政策以及侵華戰爭,使台灣淪為日本帝國主義榨取的軍事南進基地與糧倉,日本殖民五十年的發展,使台灣的各樣資源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軍事擴張的部分物質基礎。二戰結束後,台灣被交還給中國國民政府,但隨之發生的是嚴重的通貨膨脹、民生物資的匱乏(而國民黨政府將大量物資投入國共內戰亦加深此危機);而國民政府派員接收後的貪汙腐敗更打破了台灣群眾對於國民政府的期待,而戰後回台的二十萬台籍士兵亦加深了嚴重的失業問題(六百萬人中八十萬工人失業/三百萬飢餓貧農),以及戰時的美軍轟炸更使得生產力受到嚴重破壞,這些因素構成了嚴重的民生困頓使台灣社會成了一個計時炸彈,而二二七當天專賣局緝員毆傷林江邁的行徑開始點燃了這個炸彈。
官逼民反、對於戰爭與貧困的憤怒
積聚在群眾中的憤怒,在二二七的警察暴力後引爆;二二八當日始台北市的群眾自發展開了罷工罷課罷市的街頭運動,並破壞了專賣局並打死緝員;而後數千上萬群眾轉往行政長官公署(今行政院)進行政治請願,但卻遭到血腥鎮壓,數十人死傷。這引爆了群眾的所有憤怒,一時之間全市爆發了大規模自發鬥爭,但因著沒有一個明確的鬥爭領導,也同時伴隨著部份的混亂現象。
而台北的鬥爭激起了全島的響應(規模不盡一致),從基隆至台南及至東部皆爆發了鬥爭;尤以台中的武裝起義規模更為壯大,而反對國民黨專制與爭取民主的訴求也開始在鬥爭中被提出。而台中的人民軍(以老台共謝雪紅為首)更一度擊退了國民黨軍隊並掌控了台中地區。
當時的全島鬥爭,主要的起因不能脫離反對內戰所造成的民生困頓和反對國民黨專制腐敗的憤怒情緒。同時,日殖時期就開始的追求民主權利的運動,也在此時將矛頭指向國民黨專制政府。而當時的事實是:台灣原有的自由派資產階級並無力對抗國民黨的專制腐敗,民主權利的鬥爭不能指望在專制政權底下訴求漸進改良的自由派分子;他們在二二八發生後,選擇的是談判妥協而不是群眾鬥爭,輕信了國民黨專制政府的欺騙,換來的是之後的血腥大屠殺。
如今,受美帝扶植的國民黨一黨獨裁結束了許多年,我們仍活在藍綠兩黨的財團專政底下,日常生活中的貧窮/過勞的經濟屠殺仍壓在台灣勞動人民的肩頭上;為求得勞動群眾的解放。我們需要在今天豎起工人階級獨立的政治旗幟,才能為我們的民主權利(台灣獨立)而鬥爭。今天台獨的鬥爭更要聯合中港台乃至國際工人階級,打倒資本主義和中共獨裁體制,意味著為社會主義而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