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我們
  • 訂閱刊物
  • 財政支持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
香港

香港:碼頭罷工將李嘉誠商業王國曝露於鎂光燈下

by ISA Taiwan 2013 年 5 月 3 日
2013 年 5 月 3 日

李嘉誠擁有全球碼頭的13%容量,還有…
抵抗 社會主義行動
碼頭罷工震撼人心,一個多月以來,揭露了李嘉誠等權貴治港的現實,令愈來愈多人睜亮了眼睛。根據《華爾街日報》資料,六大企業集團支配著香港經濟,包括超市銷售額的90%及私人屋苑市場的三份之二,在每$1的花費中最少吞下23仙。他們的商業帝國遍及各行各業,你每次乘一程巴士、在一商場購物、撥一次電話、住一次酒店、看一套電影,或照亮你的家,更勿論買一個單位,都不得不令這些富人更富有。財閥大亨控制地產市場,「地產霸權」一語由此衍生而來。
在這權力架構的頂端是李嘉誠。據福布斯雜誌,李嘉誠在富豪榜排行第八,坐擁$310億美元($2,410億港元)的個人財富。按股票總值計算,他擁有的公司佔股票市場的15%。去年,李氏等香港富豪豬籠入水,李氏身家上升了$80億美元($620億港元)。
算一算,李嘉誠的財富在過去12個月的增幅幾乎足夠支付香港一年的教育預算($630億港元),幾乎相當於香港政府去年的賣地收入($690億港元)。其他一級富豪即使未如李氏,也賺得盤滿砵滿。恆基兆業主席李兆基的個人財富在去年增加$230億港元,達到$1,550億港元。郭氏兄弟沒有受嚴重的貪污指控及家庭內鬨阻礙,財富於去年增加$310億港元(來源:福布斯富豪榜)。
對香港大眾而言,故事則截然不同。現時的貧富差距是已發展經濟中最極端的。根據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指,貧窮成為這城市「地方獨有」。根據經濟學家謝國忠,香港平均工資在上個年代每年只增加了1.5%,低於通脹。而生活在貧窮線下的長者數目首次突破三十萬,達到305,000。

Hong Kong dockworkers have been on strike since 28 March
3月28日香港碼頭工人開始罷工

裙帶資本主義
「白手興家」的奮鬥故事不過是資本主義下的傳說。李嘉誠並無真正的白手興家,而是靠剝削工人賺錢。無論在昨天的英殖政府,還是今天的中共獨截及其香港傀儡下,他都大大地受惠於國家,通過「裙帶」關係中受到特別厚待和保護。李氏在1972年成立的長江實業,現今是香港第二大的地產集團,在香港7個單位中有1個由其建築。
在毛派影響下的六七暴動後,李嘉誠趁著房產投機熱潮中建立長實集團。在英政府的允許下,長實集團分支到公共事業,並於1979年收購了控制港口的和記黃埔,又於1985年收購了作為香港第二大的能源公司港燈,成為打入批發、電訊及媒體等經濟領域的跳板。李氏的屈臣氏集團擁有超過7,800間分店,包括百佳超級市場(在香港有250間分店並於國內有50間)及其他品牌例如Taste和豐澤。
在1970年代後期,全球政策轉向新自由主義,助長了李嘉誠尤其在英國(因當時英殖治港)擴張公共事業和基礎建設的生意。如果沒有政府的幫助,李氏家族真的會靠穿膠花白手興家?
新自由主義聲稱國營部門「沒有效率」,而要盡可能私有化最多的部門,水、能源、交通、學校、醫院,甚至監獄,被私人資本家以利潤模式營運。李氏等大亨及其國際上的同類人物一直大有影響力,令政客們採用激進的新自由主義政策,如私有化、去管制化(降低服務質素和對客戶的保障,以增加利潤)、外判制(正如我們在碼頭業中所見,「血汗工廠」的工作環境和削弱工會的議價能力)。
但當新自由主義攻擊政府的福利和扶貧措施時,財團卻受著政府的政策庇蔭,來保障土地的供給、超低的稅率、縱容資本寡頭(財團之間達成控制價格的協議,操控市場)。因此,香港是個典型的「裙帶資本主義」-官商勾結,這完全粉碎了右派智庫指香港為世上「最自由」經濟體的神話宣揚。
自由派經濟學家往往迴避這些問題,但事實上世上並不會有一個沒有「裙帶」關係的資本主義經濟。當梁振英「選上」了香港特首的時候,曾經揚言要挑戰大財團(當中大多數支持其對手唐英年),尤其是他們對房屋市場的壟斷,並提出要增建公共房屋。但這並沒有兌現。以李嘉誠為首的一眾財團,在北京的盟友的幫助下,迫使梁振英乖乖聽話,淡化其建屋的計劃。

A global corporate empire
全球商業帝國

海外擴張
香港資本主義是「成熟」的資本主義,意味著其經濟幾乎完全是寄生性的,建基於錢滾錢,而非建基於民眾可消費或可使用的生產來創造財富。大多香港的利潤來自外地,尤其是在中國大陸的血汗工廠勞工。今天,金融的投機製造了鉅額金錢,製造了連中產都透不過氣的房屋惡夢。25萬人住籠屋與板間房,被剝奪了基本的住屋權利。但正如列寧解釋,「剩餘資本」在此狹小的市場中出現,導致資本家需要向外擴張。李嘉誠可以說是這個現象活生生的教材。
李嘉誠擁有一系列的港口、電信、媒體和公共事業,全球僱用25萬名工人。他控制了世界上港口總貨運量的13%,營運將近30個國家的碼頭。李嘉誠的旗艦港口企業「和記港口控股」是和記黃埔的一部分,其亦與中國的國有企業合作,包括營運深圳的港口業務。
李嘉誠在中國的投資不止於此,在北京等大城市都有其建築項目。在農曆新年前,吉林省有100名工人在和黃擁有的豪宅外抗議,追討$2,000萬的欠薪。香港財團在鄧小平的走資改革後,很快便擁護中共獨裁,而這些權貴家族甚至被「選上」為半官方職位的政協或人大,包括李嘉誠的兒子李澤鉅。
歐洲爆發債務危機,該區成為了李嘉誠收購的目標,購買私有化的公共事業、能源公司和電訊。和黃的收入有42%是來自歐洲。一個財經分析師對於李嘉誠最近收購供給英國四份一人口天然氣的威爾斯與西部事業(Wales & West Utilities)後感嘆道:「歐洲成為了李嘉誠新的寶貝。」李嘉誠擁有的其他英國公共事業為英國電力網絡(UK Power Networks)、北方天然期網絡(Northern Gas Networks)和南方水業(Southern Water)。去年,和黃花了200億歐元來入股愛爾蘭的電訊商Eircom,花了130億歐元入股另一奧地利的電訊企業Orange。李嘉誠的屈臣氏集團擁有英國及愛爾蘭超過900所分店的連鎖藥房。

Protest in Sweden outside 3 telecom in support of striking Hong Kong dockworkers
電訊公司“3”在瑞典遭到支持香港碼頭罷工工人的抗議

社會主義的解答
香港的社會主義行動,是工人國際委員會(CWI)的盟友,支持香港碼頭工人爭取生活工資的鬥爭。我們與碼頭罷工工人以及通過工國委與世界上社會主義者討論,我們正在協助這場鬥爭,並推動全球的聲援行動。根據國際工人鬥爭的經驗,例如去年葡萄牙的碼頭罷工得到歐洲八國碼頭的罷工一小時聲援,我們提出全球碼頭工人罷工,聲援香港的階級兄弟。在李嘉誠擁有全球多個港口,在其工會中特別可以提出這呼籲,包括在亞歷山大港、布里斯本、布爾諾斯艾利斯、雅加達、卡拉奇、倫敦、洛特丹與悉尼。
碼頭工人的鬥爭贏得了香港普遍群眾的巨大支持,激起了對貪婪狂妄財團的憤怒。工人需要強大而民主的工會來捍衛自己的權利,但同時需要建立一個新的工人階級政黨來終結財團的專制與經濟壟斷。這個任務源於國際上階級鬥爭的尖銳化和政治的激進化,對「1%」貪婪富豪和資本主義日益憤怒。現在極需要新的工人政黨,爭取對社會主義綱領的支持:

  • 讓財團為危機埋單-向財團徵收富人稅,並終結香港的超低企業利得稅率!
  • 終結所有外判與合約勞工-捍衛真正的工作,並要求工資增幅水平超過通漲!
  • 建立戰鬥性的工會與新的工人政黨!支持國際主義、團結聲援和反對一切形式的種族主義與歧視!
  • 要求立即增建廉價公屋,每年5萬間-踢走財團,並將銀行和地產商民主公營化!
  • 打碎資本家的寡頭,終結地產霸權!唯一方法只有將長實、和黃等財團擁有的企業國有化,並實行工人與大眾的民主公共管理。
FacebookTwitterTelegramLINEEmail

相關文章

香港47人案審判騷落幕  各被告被判長期徒刑

2024 年 11 月 28 日

香港雨傘革命十週年

2024 年 10 月 22 日

《華爾街日報》解僱香港記者工會新主席

2024 年 8 月 5 日

香港:《中英聯合聲明》簽訂40週年

2024 年 8 月 2 日

香港的反革命時期

2024 年 5 月 20 日

黎智英案與二十三條——香港反革命沒有停歇

2024 年 3 月 21 日
  • 加入我們
  • 捐款支持
  • 訂閱刊物

如果你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思想、活動和運動的歷史,請造訪本網站上的文章。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號召贊同我們的理念、支持我們的運動的朋友們,加入我們,或捐款支持,來強化我們的組織工作,而你也能親自參與,並投身於爭取社會主義世界的運動,成為這場鬥爭的一員!

聯繫我們

追蹤臉書

追蹤臉書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Telegram
  • Line
  • 每期訂閱/每月贊助
  • 單期訂閱/單筆贊助
  • 社會主義者雜誌簡介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Copyright © 2022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版權所有/隱私權聲明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