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帶來的真正代價:大規模環境破壞
抵抗 中國勞工論壇
2011年三月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事故,是繼1986年的烏克蘭車諾比核災難後,史 上第二嚴重的核事故。甚至有科學家認為,福島事故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會超過車諾比事件。車諾比事故中只有一個反應堆發生熔燬,而福島裡六個反應堆中就有三 個發生爆炸及熔燬。事由是2011年日本東北部311爆發大地震,引發海嘯,並擊毀了核電廠的供電與水冷系統,導致核燃料和反應堆熔燬。
福島事故現場有超過1,700公噸的核廢料,比車諾比的180公噸更多。日本當局原本低估了福島危機程度,聲稱只有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的「四級」,卻立即遭國外的專家反駁。福島與車諾比同樣被評為最高的「第七級」。
事故發生三年後,政府和東京電力(世界上最大型的私營電力公司)都被外界激烈批評其 反應遲鈍、安全疏忽、拒絕承認並企圖掩蓋事實。2012年一項由黑川 清博士的獨立調查總結道,福島危機是「人造」的。從2006年,根據當時的研究指出,日本的核監管機構和東電都知道,一旦核電廠被大型海嘯擊中,可以發生 完全斷電。東電未有作出任何行動,核監管機構知道這一點,但也未能採取行動。黑川所屬的調查委員會的報告裡,亦指控政府和監管機構與核電業界「勾結」,黑 川指業界「形成了強大的遊說,令業界不受制於國家的監管措施。」(《南華早報》,2014年3月8日)報告亦抨擊政府讓東電處理清理災難的工程。由於嚴重 處理不當,最後政府在2013年接管這項工程。
超過16萬人需要從當地撤離,很可能不能重返家園。核電廠負責人高橋武承認,要將福島核電廠除役可能需要30-40年時間,並要花費至少1,000億美元。這是一個單反應堆核電廠造價的15倍,且還未計算到輻射對該區環境的長期破壞。
太平洋污染
「福島是車諾比的大海版。」一名日本網民寫道。東電一直尋求辦法,來大量用來冷卻熔 燬反應堆的海水。這些海水都是受到嚴重的輻射污染,因此需要被封存在高達三層樓高的大型水缸內,且只是個暫時性的方案。由於有些水缸是由廉價合約勞工非法 建造的,因此惹來更多的安全隱憂。核洩漏事件發生了好幾次,包括在2013年八月發生的「第三級」嚴重核洩漏事件,300噸高污染的水流至太平洋。這促使 很多人,包括東電管理層,尋求「國際援助」。另一次泄漏事件發生在2014年2月,由於儲水缸的活門被錯誤打開,約100噸有毒污水流至海洋。
除了水缸核洩漏外,福島核電廠周圍的地下水被探出相對較低程度的污染,而這些水以每 天300公噸的流量,從福島核電廠的後山,經過電廠建築根基,流入太平洋。廢水隨著水流流動,輻射毒素被海洋生物吸收並帶走,對海洋生態帶來的惡果成為全 球關注之問題。2014年二月的福島漁獲所含的輻射量,達到2012年福島漁業恢復以來的新高。來自福島的輻射污染已經流到了夏威夷,並會在明年漂流到美 國西岸。
工人受壓迫
福島事故中最不為人知的事實,莫過於「清理」行動中的超低廉勞工。2011年災難 後,東電尋求政府的資金拯救,並將電廠的工人工資削減20%。大約12,000名工人冒著危險控制福島的災情,當中大部分的是外判合約工。在整個的撤離區 中,數以萬計的工人進行著類似的災後清理工作。當中許多是由日本黑道(Yakuza)招攬的露宿者。這些組織往往都與外判商有勾結,或者索性是承辦商,用 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根據日本警方的資料,有大約50個黑道組織活躍於福島縣。
《路透社》根據與福島工人的訪問報導:「東電坐在一個超過七層外判制度的金字塔的頂端」,縱使透過「第三方」聘請在日本是不合法的。《路透社》的報導發現,這些工人的工資比全國普遍建築工人要低大約三分一。
由三名核科學家(Lochbaum、Lyman和Stranahan)撰寫的新書 《福島:一個核災難的故事》(Fukushima: The 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作出此一結論:「縱使日本需要承擔指責,但是這不是日本的核事故,而是剛巧發生在日本的核事故。」作者強調:「引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災 難的問題,在任何運作中的反應堆都存在。」縱使福島承受了巨大的代價,價值連城的核能業卻連同各國政府,繼續推動擴核計劃。當中以亞洲最為嚴重,有49座 新核電廠在建造中,更有超過100座在計劃中。最大力擴展核能的國家包括中國、南韓和印度。
毒藥政治
九月份,安倍晉三的右翼政府在一片核恐慌中奪得了2020年的奧運主辦權。日本駐瑞士前大使村田當時宣稱:「在不能保障健康環境的情況下舉辦奧運會,是件不道德的事情。」
安倍決意重啟日本的50個核反應爐,這些都是自2011年災難後停止運作的。日本作 為世上唯一曾被核武轟炸的國家,事件引起巨大爭議。在2013年,超過20萬人在東京抗議,要求廢核。縱使政府嘗試操控輿論,並自災難發生後將住宅電費增 加了20%。但在2014年二月富士電視台的調查顯示,仍有53%反對日本重啟任何反應堆。
在二月份的東京都知事選舉,核能爭議成為了選舉中的其中一個議題。安倍的候選人舛添 要一立場擁核,最後擊敗兩名反核的對手當選,分別是律師宇都宮健兒(由日本共產黨、社民黨所支持)以及民主黨的前首相細川護熙。在選舉中,經濟問題蓋過了 核能辯論,兩位反核候選人共得到40%的選票。
前首相民主黨的菅直人,是福島核事故發生時在任的首相,其對核問題的立場亦發生了完全的變化:
「在311發生之前,我對核能的立場是,假如安全得以保障,就應該讓核電廠運作。但 是,經歷了311的災難後,我的想法有180度的改變。我們實在會發生意外…有時會意外會導致數以百計的人喪生。但沒有其他意外會影響到5千萬的人口,可 能是戰爭,但亦沒有比此更悲劇的意外。」
但是,資產階級政客背後有著強大的財團(譬如東芝或三菱)與軍事利益,我們不能夠相 信他們會向核能發起認真的抗爭。要實現無核的未來,也需要大量投資在安全的再生替代能源。親資政客不免屈服於盲逐短利的大財團。菅直人政府自己就打破了 2010年的選舉承諾,並廢棄社會改革的提案,為後來自民黨的安倍在2012年重返政府鋪路。安倍背後主要的資金來自能源企業。
反核抗議運動橫掃日本以至亞洲各地,社會主義者和工人國際委員對此表示支持,同時我 們強調,這需要連結起反資本主義的綱領。只有取代無政府狀態的「市場」制度,並建基於社會的公有產權,實行民主的社會主義計劃,才能讓社會發展出再生能源 (例如風力或太陽能)的巨大潛能,將世界能源政策導向安全的軌道。
抵抗 中國勞工論壇
2011年三月的福島第一核電廠核事故,是繼1986年的烏克蘭車諾比核災難後,史 上第二嚴重的核事故。甚至有科學家認為,福島事故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會超過車諾比事件。車諾比事故中只有一個反應堆發生熔燬,而福島裡六個反應堆中就有三 個發生爆炸及熔燬。事由是2011年日本東北部311爆發大地震,引發海嘯,並擊毀了核電廠的供電與水冷系統,導致核燃料和反應堆熔燬。
福島事故現場有超過1,700公噸的核廢料,比車諾比的180公噸更多。日本當局原本低估了福島危機程度,聲稱只有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的「四級」,卻立即遭國外的專家反駁。福島與車諾比同樣被評為最高的「第七級」。
事故發生三年後,政府和東京電力(世界上最大型的私營電力公司)都被外界激烈批評其 反應遲鈍、安全疏忽、拒絕承認並企圖掩蓋事實。2012年一項由黑川 清博士的獨立調查總結道,福島危機是「人造」的。從2006年,根據當時的研究指出,日本的核監管機構和東電都知道,一旦核電廠被大型海嘯擊中,可以發生 完全斷電。東電未有作出任何行動,核監管機構知道這一點,但也未能採取行動。黑川所屬的調查委員會的報告裡,亦指控政府和監管機構與核電業界「勾結」,黑 川指業界「形成了強大的遊說,令業界不受制於國家的監管措施。」(《南華早報》,2014年3月8日)報告亦抨擊政府讓東電處理清理災難的工程。由於嚴重 處理不當,最後政府在2013年接管這項工程。
超過16萬人需要從當地撤離,很可能不能重返家園。核電廠負責人高橋武承認,要將福島核電廠除役可能需要30-40年時間,並要花費至少1,000億美元。這是一個單反應堆核電廠造價的15倍,且還未計算到輻射對該區環境的長期破壞。
太平洋污染
「福島是車諾比的大海版。」一名日本網民寫道。東電一直尋求辦法,來大量用來冷卻熔 燬反應堆的海水。這些海水都是受到嚴重的輻射污染,因此需要被封存在高達三層樓高的大型水缸內,且只是個暫時性的方案。由於有些水缸是由廉價合約勞工非法 建造的,因此惹來更多的安全隱憂。核洩漏事件發生了好幾次,包括在2013年八月發生的「第三級」嚴重核洩漏事件,300噸高污染的水流至太平洋。這促使 很多人,包括東電管理層,尋求「國際援助」。另一次泄漏事件發生在2014年2月,由於儲水缸的活門被錯誤打開,約100噸有毒污水流至海洋。
除了水缸核洩漏外,福島核電廠周圍的地下水被探出相對較低程度的污染,而這些水以每 天300公噸的流量,從福島核電廠的後山,經過電廠建築根基,流入太平洋。廢水隨著水流流動,輻射毒素被海洋生物吸收並帶走,對海洋生態帶來的惡果成為全 球關注之問題。2014年二月的福島漁獲所含的輻射量,達到2012年福島漁業恢復以來的新高。來自福島的輻射污染已經流到了夏威夷,並會在明年漂流到美 國西岸。
工人受壓迫
福島事故中最不為人知的事實,莫過於「清理」行動中的超低廉勞工。2011年災難 後,東電尋求政府的資金拯救,並將電廠的工人工資削減20%。大約12,000名工人冒著危險控制福島的災情,當中大部分的是外判合約工。在整個的撤離區 中,數以萬計的工人進行著類似的災後清理工作。當中許多是由日本黑道(Yakuza)招攬的露宿者。這些組織往往都與外判商有勾結,或者索性是承辦商,用 來「解決」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根據日本警方的資料,有大約50個黑道組織活躍於福島縣。
《路透社》根據與福島工人的訪問報導:「東電坐在一個超過七層外判制度的金字塔的頂端」,縱使透過「第三方」聘請在日本是不合法的。《路透社》的報導發現,這些工人的工資比全國普遍建築工人要低大約三分一。
由三名核科學家(Lochbaum、Lyman和Stranahan)撰寫的新書 《福島:一個核災難的故事》(Fukushima: The Story of a Nuclear Disaster)作出此一結論:「縱使日本需要承擔指責,但是這不是日本的核事故,而是剛巧發生在日本的核事故。」作者強調:「引致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災 難的問題,在任何運作中的反應堆都存在。」縱使福島承受了巨大的代價,價值連城的核能業卻連同各國政府,繼續推動擴核計劃。當中以亞洲最為嚴重,有49座 新核電廠在建造中,更有超過100座在計劃中。最大力擴展核能的國家包括中國、南韓和印度。
毒藥政治
九月份,安倍晉三的右翼政府在一片核恐慌中奪得了2020年的奧運主辦權。日本駐瑞士前大使村田當時宣稱:「在不能保障健康環境的情況下舉辦奧運會,是件不道德的事情。」
安倍決意重啟日本的50個核反應爐,這些都是自2011年災難後停止運作的。日本作 為世上唯一曾被核武轟炸的國家,事件引起巨大爭議。在2013年,超過20萬人在東京抗議,要求廢核。縱使政府嘗試操控輿論,並自災難發生後將住宅電費增 加了20%。但在2014年二月富士電視台的調查顯示,仍有53%反對日本重啟任何反應堆。
在二月份的東京都知事選舉,核能爭議成為了選舉中的其中一個議題。安倍的候選人舛添 要一立場擁核,最後擊敗兩名反核的對手當選,分別是律師宇都宮健兒(由日本共產黨、社民黨所支持)以及民主黨的前首相細川護熙。在選舉中,經濟問題蓋過了 核能辯論,兩位反核候選人共得到40%的選票。
前首相民主黨的菅直人,是福島核事故發生時在任的首相,其對核問題的立場亦發生了完全的變化:
「在311發生之前,我對核能的立場是,假如安全得以保障,就應該讓核電廠運作。但 是,經歷了311的災難後,我的想法有180度的改變。我們實在會發生意外…有時會意外會導致數以百計的人喪生。但沒有其他意外會影響到5千萬的人口,可 能是戰爭,但亦沒有比此更悲劇的意外。」
但是,資產階級政客背後有著強大的財團(譬如東芝或三菱)與軍事利益,我們不能夠相 信他們會向核能發起認真的抗爭。要實現無核的未來,也需要大量投資在安全的再生替代能源。親資政客不免屈服於盲逐短利的大財團。菅直人政府自己就打破了 2010年的選舉承諾,並廢棄社會改革的提案,為後來自民黨的安倍在2012年重返政府鋪路。安倍背後主要的資金來自能源企業。
反核抗議運動橫掃日本以至亞洲各地,社會主義者和工人國際委員對此表示支持,同時我 們強調,這需要連結起反資本主義的綱領。只有取代無政府狀態的「市場」制度,並建基於社會的公有產權,實行民主的社會主義計劃,才能讓社會發展出再生能源 (例如風力或太陽能)的巨大潛能,將世界能源政策導向安全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