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吳馨恩 (跨性別女性運動者) 訪問員:Vincent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
吳馨恩是一位跨性別女性運動者,從八歲開始就因為性別認同而跟家裡發生衝 突,也曾遭受家庭暴力對待,包括恐嚇威脅甚至不准吃飯等。在求學經歷中也曾經歷校園霸凌、性騷擾,甚至一度因為逃家而遭到性暴力對待。她也曾在電 子工廠擔任過作業員,並因為職業傷害而罹患呼吸道疾病。在三一八之後開始積極投入社會運動。
1)跨性別人士在社會上有受到歧視嗎?
想當然,有的。跨性別者在就學、求職、在公共場合行走、使用廁所更衣室 都會遇到困難。超過半數的跨性別者都遭受過校園霸凌、家暴與強暴,更有不 少從小就表達自我認同的跨性別兒童遭到虐待。 在台灣,7成的跨性別者有自殺的念 頭、4成的跨性別者會在面試時遇到性騷擾,跨性別者更是普遍貧窮,也不少 人從娼維生(這也是東南亞跨性別女性 感染愛滋的主因),跨性別青少年也無法依照自己的認同就學(在台灣第一志願高中往往是男女分校),造成跨性別者受教育權受損。而當跨性別者需要資源協助時,社福資源針對跨性別群體更是陌生,甚至會將跨性別者安置在不符合性別認同的庇護所,或是受到檢警法官、社工人員的歧視與騷擾。
2)政府的政策如何壓迫跨性別人士?
政府看似沒有直接壓迫跨性別群體的政 策,使用性別認同的空間也不違法,可是在中華民國的規定下,跨性別者光是要變更法定性別,就必須經過缺乏根據的長期精神科評估(往往帶有性別刻板印象與異性戀霸權),以及強制性的絕育手術,然而價格昂貴又沒有政府補助,跨性別者普遍貧窮並經歷就業歧視、缺乏家庭經濟支持,根本負擔不起,造成多數跨性別者變更法定性別困難。
3)你會公開你跨性別人士身分嗎?為什麼?
會。據我所知,大部分的跨性別者並不會公開跨性別身分,而是選擇盡可能隱藏自己的出生性別、生理性別或法定性別,反而是性別認同沒什麼好隱藏的, 因為那就是我們想要被怎麼對待。只是有不少人直接用性傾向的概念去代換性別認同,誤以為性別認同才是隱私,但這是錯的。 我之所以公開自己的跨性別身分,是因為我是個性別平權運動者,我希望透過公開身分、說出自己的遭遇,增加跨性別處境的能見度,進而改善跨性別群體的共同不幸處境。
4)你認為同志平權運動中,跨性別人士應提出什麼訴求?
即使同志平權運動內部就有恐跨與厭跨 女的問題,看似多元的「同志」一詞往往是指涉「順性別同性戀者」,跨性別同性戀者經常被忽視,跨性別同性戀者在尋求親密關係往往面臨「棉花天花板」(因為是跨性別身分而被他人排除在求偶與性對象的範圍之外),台灣甚至曾有同志酒吧、女同志中心提出「排跨政策」。然而順性別(男)同性戀者 「代言」跨性別群體更是常見的問題, 而這未必符合跨性別群體的真實需求。 像是多數跨性別者並不想要被丟入獨立廁所,而是依照性別認同如廁;又或者在跨性別者普遍被強暴、強迫從娼的社會結構,重視性歡愉且帶有自由派思想 的「性解放」論述,並不符合跨性別者 的處境。 我認為同運需要重視跨性別人士,也是跨運在同運內部的首要任務。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CWI台灣支部) 主張由下而上建立一個有組織、有力 量的運動,以消滅恐同症及恐跨症, 包括在住屋和就業方面的歧視行為。 除此以外,我們的鬥爭必須連繫至更廣泛的工人階級運動,以徹底反對一 切形式的壓迫。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主張打倒腐敗而暴虐的資本主義體制,為民主社會主義 制度而奮鬥。我們旗幟鮮明反對任何歧視,捍衛一個為全體LGBTQIA群眾發聲的工人階級綱領。我們一定要站起來,對抗任何形式的歧視,包括對移民的歧視、對少數族裔的歧視、對宗教少數的歧視。所有勞動人民只要 團結鬥爭,可以建立一個沒有歧視的世界,而LGBTQIA人民將會是享有健康、安全和自由的生活。社會主義的本意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