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茉莉花革命與福島核災影響導致天然氣與油價上漲的背景下,中油和台電在去年分別虧損了387億元與433億元,政府表示如果不適當反應成本的話,中油與台電自身虧損將超過其資本額一半,依公司法規定,將宣告破產,因此,經濟部4月拋出油電價合理方案將分階段調漲油電價以挽救瀕臨破產的中油與台電兩家國營企業。
這項措施普遍掀起了社會的反彈聲浪,民眾憤怒地將國營事業虧損矛頭指向國營事業員工,指責他們享有優渥薪資福利卻成為冗員,浪費納稅人的錢,「民營化」的聲音也漸漸在政論節目與報章雜誌上討論,認為要解決中油和台電經營不善、效率不彰、冗員過多等問題,唯有透過私人企業的經營模式才能活化其組織,健全其財務,民氣可用之下,政府順水推舟在4月9日責成經濟部成立「台電及中油公司經營改善小組」,針對經營效率、採購制度、人事制度及民營化進程等四個面向著手改革。
面對來自媒體名嘴與民眾的憤怒撻伐的台電和中油員工,在五一勞動節後的5月11日,聯同台糖和自來水公司員工們,四家國營企業工會萬名員工一同走上凱道抗議成為政府實施補貼油電價政策導致營運虧損下的代罪羔羊,對於政府將推動的民營化,台電工會理事長胡國康在聯合遊行前表示,「台電為擺脫多頭馬車的管理不便,非常渴望民營,但不主張僅釋股15%,更希望儘速百分之百民營化」。6月15日,經濟部「改善小組」第四次會議表示,在切割探勘與天然氣業務部份下,其龐大資本額將以分批釋股方式進行民營化,同時開放油品進口碼頭以增加油品自由化競爭,另外連同台電進行合建都更、設定地上權或房地出租方式辦理資產活化。
中油台電民營化箭在弦上,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件事?
90年代前的國營企業
由親民進黨的自由派學者們組成的澄社在1991年出版的《解構黨國資本主義》指出,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戰敗後,國民黨依據「收復區敵偽產業處理辦法」,接收台灣在日本殖民經濟體制下發展的工廠、生產設備與原料等,範圍涵蓋了「金融、交通運輸和通訊、工業原料、金屬冶煉、礦業、機械工業、肥料、水泥、紙業、水力與電力、以及農業中的糖、鹽、菸草和酒、林務等重要產業」,像是現今的台電、台鐵、中油分別是日據時代的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灣鐵路管理局公路局及由各石油製糖株式會社合併而成,國民政府戰敗來台後,台灣在「反共抗俄」的戰爭經濟體制下,國營企業承擔了穩定台灣民生經濟與生產軍需物資的責任。
1999年由台灣勞工陣線出版的《新國有政策》指出,戰敗來台的國民黨為壓制工人運動,在黨內設置了產業黨部,依行業別設置支黨部,下依廠區設置區黨部,下再分設小組,在地方各廠竭力培植親國民黨工人,進行人事安插、派系分贓與選舉動員;而俗稱「人二室」的中央黨部第六組保防室則是負責情蒐各工廠的激進分子的特務機構,必要時由警備總部進駐工廠的憲兵聯合鎮暴部隊進入工廠鎮壓逮捕異議工人,在軍警特務的滲透監管下,國營事業的民脂民膏任國民黨予取予求。
《解構》指出,早期由公營事業聯合投資籌組而成或是持有半數以上股權的財團法人、轉投資企業,像是經濟部所屬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與其直接投資的聯華電子,由中油、台電、交銀與行政院開發基金聯合持股超過其半數股份的中華票劵等,因不屬於公營企業而不受立法監督與行政管轄,常常衍生弊端。而由國民黨中央黨部財委會投資管理的黨營企業則透過政經特權與公營事業聯合出資以確保獲利,旗下的金融企業在進出股市市場的時機上常令散戶嘆為觀止,常有內線交易傳聞。九零年代以前,所謂的國營事業在國民黨黨政軍勢力滲透下實為「吾黨所宗」,「國營」實為「黨營」。
披著民主化糖衣的國營事業民營化
循著以國民黨利益為依歸進行國營事業運作的「黨國資本主義」脈絡下,解嚴後民主改革浪潮高漲之時,《解構》一書提出,應將國營事業民營化以改革長久以來國營事業效率不彰與徇私舞弊的陋習,並開放國營事業所屬產業與市場進行市場自由化以加速國營事業民營化的進程。
然而,對於90年代國民兩黨大力推行的國營事業民營化的風潮,《新國有政策》出,當時候推行的民營化政策是國民黨在黨外勢力抬頭下,在必須進行政權民主化的局勢下所推動的政策,其為確保政治地位鞏固,「透過黨營事業主導的『政商控股集團』,來聯合本土財團與地方派系,以國營事業的龐大資產來換取他們的政治支持」。
即便績效良好,在培植中下游石油民營產業的階段性任務達成之後,中石化還是這波民營化風潮的第一個白老鼠,經由賤賣股票的方式讓威京集團入主,在以資本家獲利為依歸下,民營化後原本1/3的員工「被自願」離職,而留下的員工在人力裁減的現實下,承擔著更多的勞務,但薪資卻因資本家實施各廠總量管制而無法調升,禁止透露薪資的規定則讓工人互相猜忌。
同屬首波民營化清單的台灣機械公司早期承擔了台灣眾多產業建設機械設備生產的重責大任,像是製糖,電廠、鐵道、石化、土木等設備與現今的西螺大橋。台機民營化將所屬鋼品廠、船舶廠與合金鋼廠分別於1996、97年中讓售予統一實業、東南水泥、隆成發鐵工廠,熟練機械製造技術的台機師傅一千多人在民營化過程中被迫離職,而被資本家支解剩下的台機事業則在2002年宣布解散。
而中鋼民營化在釋股過程裡,威京集團所屬的京華證券以百萬分之一的超低承銷價取得中鋼股票承銷權,企圖再度重演先前其於中工、中石化民營化釋股過程所採用的相同奪取經營權的手法,民營化與財團化之間完全無縫接軌。
在低價拋售股權與洽特定對象賤賣資產模式下,90年代國民黨政權透過賤賣國營事業資產於財團資本家以換取其政治同盟,2000年政黨輪替民進黨上台後,將公股銀行釋股民營化的二次金融改革更是政客與資本家之間赤裸裸的利益分贓。
國外經驗
8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之後,各國飽受停滯性通膨所苦,以美國共和黨雷根政府與英國保守黨柴契爾政府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勢力崛起,主張政府全面放任對於對市場經濟活動的干預,進行國有企業私有化,勞動市場彈性化。柴契爾當政時期,英國政府出售了政府所有的石油(British Petroleum)、航太(British Aerospace)、煤氣(British Gas)、鋼鐵(British Steel)、電力(Electricity Board)、電信(British Telecom)、鐵路(British Rail)…等。
在私有化的衝擊下,許多英國人因無法支付私有化後上漲的水電費等支出,一覺醒來就發現被斷水、斷電、斷煤氣。根據Ed Shepherd所寫的《英格蘭及威爾士水務及運輸私有化的經驗》所指出的,本來水費含在地方稅收取的作法支持了窮人的生活,但1989年英國水務署將自來水賣給私人企業後,在「使用者付費」的訴求下,許多家庭被強迫安裝水表,私有化後,在英格蘭及威爾斯等地區五年內漲了1倍,而同期賣水的私人企業的利潤則飆升了近7倍,而私人公司董事薪資則是加薪7倍。
1993年,接任在柴契爾之後的保守黨黨魁梅傑,開始了英國鐵路私有化,縱橫交錯的龐大國鐵鐵路被切割成102段賤價拋售私人企業,而在資本家追求利潤至上的原則下,許多鐵路設備依然停留在十幾年前的程度,1999年,倫敦帕丁頓(Paddington Station)車站發生撞車意外,上百人被火火燒死在車廂內,事故檢討發現,肇事原因是同一盞早在1997年就造成兩輛火車相撞事故的SN109訊號燈,所負責的私人公司Rail Track並沒有從前次事故中學到教訓,其安全預算只佔其4.2億英鎊的不到0.25%。
1987年,為償還國鐵巨額債務,至日本開始將國鐵私有化,全國鐵路切割售予6家私人企業經營。2005年4月25日早上,私人鐵道公司JR西日本的福知山線在日本兵庫縣發生脫軌衝撞公寓大廈的嚴重事故,造成107人死亡,562受傷,日本將矛頭指向鐵路私有化,鐵路司機在擔心可能因誤點而受公司處分下超速,撞擊後的車體嚴重破碎顯示了其結構脆弱。日本國鐵在私有化過程,要求參與工會國鐵工人們必須退出工會,從事粗工,才能到私人企業公司上班,上千名工人們拒絕在這樣惡質勞動條件下工作,被迫解雇,國鐵工人們與日本政府持續著十多年的鬥爭!
去年311福島核災後,在核能發電廠因地震關廠待機的情況下,東日本面臨缺電危機,然而因為全國電力網早已在1985年電力私有化政策下被財團資本家分贓劃地為王的情形下,日本電力供應頻率以東、西日本劃分為50赫茲與60赫茲,而且兩區之間一旦需要傳送電力所需的變電所只有寥寥3家,這造成了西日本電力供應有虞卻受限於電力不同頻率間轉換的功率上限,而無法對東日本實施有效供電的荒謬景象。經營發生事故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的私人企業東京電力公司最近發布了調查報告,將核災主因怪罪於海嘯太大,還說政府在當時後介入救災造成了混亂,的確,相較東電高層在核災當時若無其事上酒館或是人間蒸發的無為態度是這樣沒錯,東電在核災過後被日本民眾封為「殺人企業」是不足為奇的。今年5月9日,日本政府通過了注資東電約1兆日圓(約3690億新台幣),以取得其過半股權,東電至2021年以前將由日本政府接手管理。
1999年,玻利維亞為了取得世界銀行(IMF)的援助開發金,接受了其要求將該國科恰班巴市自來水系統私有化的附帶條件,在未經市民同意下,售予了美國舊金山營建公司Bechtel的子公司Aguas del Tunari長達40年的經營特許權。經私有化後,科恰班巴市當地水費暴漲高達50%甚至更多,出現了每月收入僅70美元卻要繳交20美元的乍舌景象,憤怒的科恰班巴市民開始團結抵抗由政府與資本家共謀分贓勢力,為保障與資本家簽訂的合約,政府出動了警察和軍人鎮壓上街反對私有化的生活貧困的人們,人們舉行了全民投票,5萬人支持中止自來水私有化,2000年4月科恰班巴市更發動全面罷工,政府強烈鎮壓,導致100多人受傷,1名17歲少年被軍隊擊斃,玻利維亞陷入動盪,最後政府承認錯誤,Aguas del Tunari必須撤走。
社會主義方案
在油電雙漲引發的社會不滿下,擱置許久的中油台電民營化又再度列入政府「改革清單」中,然而從歷史經驗中,我們看到了深刻認知到所謂的民營化本質並非「全民共營」而是政府與資本家之間私相收授的財團化私有化,資本額龐大的中油台的民營化釋股過程是只有資本家才能玩得起的遊戲,民營化過程中許多辛苦大半輩子的國營基層員工們被迫離職,而僥倖留存的人在資本家逐利的鞭子下,背負著更多的工作量,面臨惡劣的勞動環境。
許多國外民營化經驗更戳破了所謂國營事業民營化與市場自由化會為人們帶來更加便宜與優質的服務,相反地,像是電力、水資源、石油這種具有先天壟斷性質的基本民生服務在民營化中成為少數財團寡佔事業,電價油價只會依資本家最喜歡的「市場機制」在原物料成本升高時調漲,原物料降低更是擴大其獲利,物價保證回不去了,而私人企業為了降低成本進而降低安全支出與偷工減料更是其出於自我利潤最大化的「經濟人」合理考量,屆時公眾服務只是利潤至上的核心指導原則上的形象粉撲。
中油台電基層工人們必須拒絕降低自身福利與勞動條件和出賣國家資產於財團的民營化政策,首先在各廠組織單位下組成基層工人小組,分別透過網路和實體方式邀請民眾參訪煉油廠與發電廠等實際工作環境,由工人們負責介紹中油台電的實際運作情形,進一步鼓勵民眾組成監督小組定期進入廠內,全國的各地的工人小組與監督小組成立基層工人聯盟進行全國用油與電力資源分配的討論,台電中油工人只有聯合社會大眾的信賴才能捍衛自身勞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