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遺下計時炸彈
《社會主義者》雜誌第43期社論
七月一日後林鄭月娥將會上台。梁振英執政五年以來,社會問題不斷惡化,樓價持續水漲船高,貧富懸殊不斷加劇。在掌握實權的北京背後操控下,他的施政為林鄭月娥政府埋下無可拆解的計時炸彈。他的選舉承諾基本上一項都沒有達成,公屋興建數目有減無加、設立全民退休保障落空、壓抑樓價的所謂「辣招」不見其效、連取消強積金對沖(讓僱主掠奪工人的強積金來抵消遣散費的政策)如此細微的改良也不能達到。醫療、教育系統在資本匱乏下幾近崩潰,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上任以來外訪日數加起來大約為半年!特首上任後不久被揭發收受澳洲UGL公司5千萬的款項,但廉政公署幾年以來完全沒有調查事件,反映出香港的所謂「法治」已經腐朽不堪。
香港樓價令基層乃至中產都苦不堪言。過去五年香港樓價上升六成,樓價指數較九七年最高位高出89.4%。梁振英的所謂「辣招」對樓價完全無影響,反而打殘交投及二手市場,令一手市場樓價暴升。為了減低按揭和投交成本,近年愈來愈多百多呎的蚊型單位應運而生,可見整個瘋狂的樓市與人的住屋需要已完全脫軌。
正值主權移交廿年,香港貧富懸殊為45年來最嚴重,吉尼系數達到0.539,繼續排在全球已發展經濟體中的榜首。將全港家庭住戶收入劃分為十層的話,最高一層的收入是最低一層的44倍。其中收入最低一層每月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為5250元,難為統計處長鄧偉江還好意思說近年窮人收入「升幅很高」!梁振英上任時承諾立例規管工時,但結果拒絕設立標準工時,巧立名目以「合約工時」取而代之,更限制只能覆蓋月入為1萬1千元之下的工人。瑞士銀行的一項調查發現,香港每週平均工時已經超過50小時,位列全世界第一日,比全球的平均工時多38%。教香港怎能不淪為地獄!
大和解?
林鄭政府將會是一個弱勢政府,如梁振英航在建制陣營之間受到孤立。她不會受到香港資本家的衷心祝福。群眾雖然未如梁振英上任時聲勢如雄的反抗,但也會對她保持懷疑態度,就如一座尚未爆發的休火山。林鄭月娥雖然竭力製造新政形象,但卻找不到新人組閣,唯有挽留那些惡名遠播的前朝餘孽。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和律政司司長袁國強三人,以及三名現屆政府問責局長,包括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創科局局長楊偉雄和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將會原班人馬過渡。這是梁振英統治的後遺症。因為政局的尖銳化,建制內部四分五裂,為官不再是一份優差,而是一條要押上個人仕途的險惡路。
林鄭刻意擺出與梁振英不同的姿態,希望可以換取泛民的合作,並緩和沸騰的民怨,但她是不會作出任何重大讓步的。她刻意與中聯辦表面保持距離,當選後第三天才去中央政府駐港機構,但她那777張選票明明是中聯辦賜予的。她表面釋出善意,表示考慮重新開放公民廣場(在2014年7月梁振英為了阻止示威者進入,封鎖政府總部廣場外的大門)以及擱置小三BCA這個不人道的考試制度。泛民主派如獲至寶,以此為林鄭月娥願意和解的徵兆。現在她甚至聲稱會增加教育經費50億,但當中很多錢會用作大專的三萬元學券,意味著遵從過去政府的新自由主義路線,以公帑補貼私營學校的營運。然而,即使在開放公民廣場及擱置小三BCA這些小問題上,林鄭在表態後已經旋即受到梁振英暗示反對。在普選制度、廿三條立法以及清算傘運人士等重大政治問題上,她必然遇到來自中共及建制的更大壓力,更不可能有絲毫退讓的空間。
在特首小圈選舉時,泛民主派為了支持曾俊華而大力攻擊林鄭月娥為「CY 2.0」。但在選舉後突然對林鄭的態度180度改變,表示希望可以與林鄭「大和解」。公民黨今年的年度晚宴邀請了林鄭月娥參加,民主黨的資深成員羅致光很可能會成為林鄭政府裡的勞工及福利局局長。今年六四和七一,泛民主派及其喉舌《蘋果日報》的宣傳都比過往低調,不免令人感到他們有意在主權移交廿年之際淡化抗爭運動,刻意給習近平面子,以利他們進一步與中共的所謂「開明派」達成交易。種種跡象顯示泛民希望與下屆政府共渡蜜月期,但這不過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林鄭對「港獨」的取態
梁振英在雨傘運動後製造「港獨」話題,刻意誇大港獨勢力的存在,並像習近平般動輒以「維園國家統一」等民族主義措辭大力譴責。梁振英去年更發動立法會政變,篩選本土派的立法會參選人,並且取消反對派的立法會議員資格。這都是為了在權力鬥爭中爭取聲勢而走鋼線。他更將清洗立法會行動延伸至四名非本土派的議員資格,現在回頭看當時是他權鬥中殊死掙扎。
林鄭月娥似乎想緩和打港獨的力度,她來說最重要是先坐穩官位,不希望再製造梁振英式的惡鬥而形成不穩定的局面。最近,她表示不認為港獨「去到一個勢頭」,又表示港獨仍未形成一個思潮,暗示梁振英在誇大事實。但如我們一直指出,梁振英製造港獨恐慌的目的,是要使中共感到不能他的強硬統治是必要的,從而鞏固自己的權力。故此,梁振英立刻回應,強調對港獨要「防微杜漸,不能掉以輕心」。現在貴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的梁振英,在卸任後很可能會通過在港的建制組織干預下屆政府,以確保自己不會失去權力。其中打港獨將會是他維持權力的重要手段。
此外,中共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最近發表強硬言論,否定香港三權分立,暗示新特首要就23條立法,並恐嚇香港不要以「高度自治」名義對抗中央等等。他除了是向港人發放訊息之外,還是要向林鄭月娥施壓,警告她要維持上屆政府的強硬路線。故此,林鄭月娥上任後將會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再看中共的整個大趨勢,習近平目前不斷加強民族主義的輿論宣傳,高調反對「外國勢力」和「顏色革命」,林鄭月娥作為中聯辦的棋子又怎可以逆整個潮流而走?例如三名民主派赴台參加時代力量與民進黨立委舉行的記招後,建制派大造文章指控香港自決派勾結台獨勢力。林鄭月娥猶如被摑一耳光,被警告要對港獨勢力戒慎恐懼。
群眾固然對梁振英恨之入骨,希望在他卸任除下免死金牌之後,廉政公署會正式調查他收取UGL公司5千萬的貪污事件。梁振英對此一早有準備,故此在任期間大力清洗廉署,向維護資產階級法制的法庭作權力鬥爭。他希望這些機關更為直接受中共及他的控制,以免自己下台後受到制裁。當然他的下場如何還是要看群眾鬥爭能向政權施加多大壓力,還要考慮中共黨內權鬥的複雜因素。梁振英的個人命運岌岌可危,令他難以輕易捨棄自己的權力,可以預期政府的權力交接將會相當不順暢。實質上這令港府的政治模式愈來愈與中共相似,卸任領導人為了自保而不能完全捨棄自己的權力,必須以另外一種形式繼續在背面掌握實權。這只會令香港的政治制度愈來愈不民主,權力更為集中在小撮的個人手中。
群眾鬥爭的未來
在雨傘運動退潮、本土派被政府瘋狂打壓、傘運人士及旺角騷亂者被政治檢控後,民主運動出現一定程度的疲態,而且這似乎會維持好一段時間。抗爭的次數、每次抗爭的人數以及青年人的參與度都正在大大降低。然而,只要我們稍為放遠一點目光,看看中國政局危機加劇和群眾鬥爭四起的大局面,就會認知到一場更為巨大的風暴正在醞釀。因此,下一次的群眾鬥爭在人數、抗爭意識和政治目標方面將會比雨傘運動有過之而無不及。
群眾經歷了過去幾年的洗禮將會有更清晰的政治目光,了解到必須連繫至中國大陸的群眾乃至國際鬥爭才有可能勝利。倒過來,也很有可能是中國大陸先爆發一場大型運動後,重燃香港群眾的鬥爭信心。即使在八九年,香港群眾仍相當未被政治化的時期,天安門運動也可以促成香港百五萬人上街及前革命狀態。在今天的局面如果有另一場天安門運動作為助燃劑,將會引爆一個更強得多的火藥庫。
林鄭月娥政府並不會有任何真正的蜜月期。泛民主派自以為可以在民眾暫低落的情緒中避開群眾壓力,安然與政府達成協議,他們繼續走下這條妥協的不歸路,必將付出政治代價。社會主義行動在七一遊行堅持不妥協的鬥爭,唯有中港群眾團結抗爭,並以工人階級政黨為領導力量,以推翻中共獨裁者及資本主義為目標,中港兩地才會達至真正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