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我們
  • 訂閱刊物
  • 財政支持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
臺灣

擁核勢力鋪天蓋地襲來 反核運動將何去何從?

by ISA Taiwan 2019 年 4 月 26 日
2019 年 4 月 26 日

洪守裕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及海嘯,導致三個機組爐心熔毀、輻射外洩。過去福島核災的慘況曾經引發台灣大規模的反核運動,高峰期於2013年更是達到十二萬人參與。但是到了2016年跌至七千人、甚至去年只有兩千人。今日,核四重啟被重新提出且得到支持,原因在於民進黨政府所提出的綠能政策在市場化方案的局限下,無法快速且大力發展,使擁核派得以藉此煽動缺電與空汙恐慌!

擁核大將-台灣資本家

從近五年能源配比能發現,逐步下降的核能占比並不是由再生能源取代,而是燃煤、燃氣發電。這使得擁核派得以在此基礎上大作文章,一方面誇大核能發電對於解決空氣污染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喊出缺電的口號拉攏群眾。近十年用電量的確有增長,但相較於民生用電24.6%的成長,工業用電增長46.7%更為顯著。
中美衝突下,為吸引台商、外資投資,缺電輿論更是被親資媒體誇大宣傳。工商大佬們總向經濟部要求要有廉價穩定的供電、美商會擔心缺電直言要保留核電。更多與更穩定的利潤,是它們高調主張重啟核四的理由。至於核廢料呢?他們把爛攤子丟給了台灣人民。
全世界仍沒有一個最終處置高階核廢料的妥善方式,儘管擁核方認為可先乾式儲存、後為最終處置場尋址。但在資本主義下的選址、施工,犧牲的將會是基層人民。去年台大地質系教授陳文山也指出,核四廠房位於不安全的斷層上,地震來臨時將造成廠房損害。
眾多科學事實皆已證明核四的危險性,但擁核派資本家仍不顧一切的將人民推向災難邊緣!台灣蘊有豐富的地熱資源(33,640MW相當於約24座核電廠),可替代核能作為基載電力。但政府始終不願大舉發展地熱發電技術,使台灣落後了地熱發展先進的國家30年。目前只弄了一個清水地熱觀光發電,資金僅投入2.3億元,相較前瞻基礎建設計畫近九千億的預算來說相當微薄。
再生能源發展緩慢是政治因素。政府不願投入大筆資金對再生能源進行研發、建設,只願在極為有限的市場方案中尋求綠能發展。像是推出的保證躉(ㄉㄨㄣˇ)購政策20年內平均為3.57元/度,這對於仍需投入大量研發資金的地熱發電來說可謂毫無誘因。同樣,著有「準基載」之稱的離岸風電發展,近年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政府「資金欠缺」下,希望轉嫁私人銀行提供融資。但私人銀行及投資者會顧及利潤回報會隨著能源政策有變,而減少投入資金建設風電的意願。可見,依靠利潤至上的資本主義制度,綠能發展只會繼續慢如牛步!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將參與4月27日的反核大遊行,並提出「反核廢運動,不依靠民進黨要靠群眾鬥爭,爭取能源民主公有」蔡英文及賴清德為了收割反核民眾的選票,將會參加當天遊行。然而,國際社會主義前進必須指出,民進黨並非真正可依靠的反核力量。去年蔡英文也將原本停機的核二廠2號機重啟。如今反核運動不能依靠這些親資政客,需要獨立的群眾鬥爭。

突破反核公投運動的侷限

能源問題就是階級問題,唯有能源部門民主公有制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反核方提出用公民投票進行對抗是不夠的。真誠追求能源民主化的青年和工人,必須建設群眾組織展開宣傳並向政府施壓,要求大幅建設公有綠能,以及挑戰藍綠兩黨的親資政策,正面迎擊擁核運動與工商業資產階級的輿論戰爭。這樣才能爭取公投的勝利,才能推動用綠能取代核能與火力發電的願景!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認為,只有將社會財富與各產業部門交由工人階級民主控管,才能大幅發展綠能建設,並創造綠色就業。為此,我們需要建設一個左翼工人黨,挑戰壟斷社會財富的政商權貴,要求課徵富人稅以大規模投資潔淨能源,及至落實民主公有制來改造整個污染地球的生產方式!才能讓能源生產服務於所有人體面生活的需要與環境永續,而非資產階級對於利潤的追求。

反核反核運動台灣告別核電風光明媚國際社會主義前進新自由主義核電歸零核電重啟環境福島核災綠能缺電群衆鬥爭
FacebookTwitterTelegramLINEEmail

相關文章

台灣政府企圖在墮胎權問題上大開倒車

2025 年 4 月 30 日

企業利潤與吝嗇投資正壓垮台灣長照體系

2025 年 4 月 30 日

壓垮台灣勞工的高工時與血汗過勞

2025 年 4 月 30 日

民進黨復辟軍審──嚴重打擊民主權利

2025 年 4 月 30 日

國會權鬥是真正民主權利的死路

2025 年 1 月 14 日

勞動部職場霸凌逼死基層——需要群眾抗爭與罷工推翻政府部門組工會禁令

2024 年 12 月 6 日
  • 加入我們
  • 捐款支持
  • 訂閱刊物

如果你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思想、活動和運動的歷史,請造訪本網站上的文章。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號召贊同我們的理念、支持我們的運動的朋友們,加入我們,或捐款支持,來強化我們的組織工作,而你也能親自參與,並投身於爭取社會主義世界的運動,成為這場鬥爭的一員!

聯繫我們

追蹤臉書

追蹤臉書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Telegram
  • Line
  • 每期訂閱/每月贊助
  • 單期訂閱/單筆贊助
  • 社會主義者雜誌簡介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Copyright © 2022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版權所有/隱私權聲明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