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我們
  • 訂閱刊物
  • 財政支持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
國際

哥倫比亞:群眾抗爭反對稅制改惡與右翼政府

by ISA Taiwan 2021 年 6 月 11 日
2021 年 6 月 11 日

目前來看,除了在佔人口比例非常少數的極反動小資產階級和最富有的資本家當中,現政府的支持度非常低。但是他們將不惜任何代價去保住自己權力。

David S    社會主義替代(ISA德國)

4月28日,哥倫比亞群眾走上街頭抗爭。儘管有疫情與目前的封城限聚措施,成千上萬的群眾還是響應號召舉行全國罷工。假若沒有疫情,參與人數很可能已達到數百萬。

2019年底之後因新冠疫情爆發而停滯的社會運動重新爆發。然而,經濟衰退只會使工人階級的狀況比2019年11月罷工爆發前更糟糕。在工人組織和社區領袖的呼籲下,這場運動使該國癱瘓了好幾天,且引發國家軍隊的殘酷鎮壓。

目前來看,除了在佔人口比例非常少數的極反動小資產階級和最富有的資本家當中,現政府的支持度非常低。但是他們將不惜任何代價去保住自己權力。

2021年稅制改惡:針對「中產階級」?

當前抗議的引爆點,是極右翼政黨民主中心(Centro Democrático, CD)杜克總統的政府,提出了稅制改惡的法案。這源自2018年和2019年的一系列新自由主義方案,當時也引發了大規模反抗、且震撼了全國。

這項新的改惡措施被戲稱為「可持續團結法」,為了解決在疫情期間迅速膨脹的財政赤字。 政府為了掩蓋其反工人階級的性質,無恥地試圖添加一些條款,號稱這些條款會讓稅收變成補貼,發給最為貧窮的人口。

在哥倫比亞,貧窮的定義為個人月收入168美元以下。根據這個標準,該國的貧窮率為67%。這項稅收改惡聲稱是要為最赤貧的1880萬貧窮人口提供額外的金錢援助,但這些錢是從所謂的「中產階級」中徵收出來的,而實際上大多都是生活拮据的工人階級。

此舉預計將可從這些社會基層徵收額外72億美元。要達到這個稅收金額有兩種方式。首先,將會降低所得稅的門檻:每月收入超過690美元的人都必須開始繳納所得稅,比先前的約940美元再有降低。但是,其次更令人擔憂的是,對許多基本消費品開徵銷售稅,其中包括雞肉和雞蛋——這兩種食品是哥倫比亞工人階級的基本糧食。

哥倫比亞能負擔得起什麼?

儘管政府整天哭窮說缺乏經費財源,但民主中心政府對增加國家鎮壓的撥款沒有絲毫猶豫。在疫情期間,哥倫比亞總統決定以45億美元的價格向洛歇·馬丁公司購買戰鬥機,以22億美元的價格向拜耳公司購買草甘膦除草劑,來響應美國總統拜登發起的消滅可卡因行動。也許哥倫比亞沒有足夠的錢使群眾免於飢餓或無家可歸,但有足夠的錢來毒害貧民、或拿來花在向鄰國委內瑞拉挑釁的軍事行動。

儘管在疫情期間,哥倫比亞政府為最貧窮的人提供了一些紓困措施,但是這來的太遲,有報導指出在封鎖期間有家庭挨餓,並且在公眾強烈抗議後當局才姍姍來遲地發放紓困。而且這些紓困根本不足夠。更重要的是,紓困金的發放方式使銀行可以藉由與私營部門的第三方交易從中獲利。

現在,政府看似慷慨施捨,群眾卻只是得到一些麵包屑,到頭來這些成本最後還是會嫁到轉廣大的哥倫比亞基層群眾身上。儘管哥倫比亞約有半數勞動人口處於失業狀態,工人階級卻仍被拿來填補枯竭國庫、當作該項法案財源,而不是由緊握大部分財富和土地的富人承擔。

全國罷工和國家鎮壓

儘管哥倫比亞的工會密度低,但正是工會首先呼籲將4月28日訂為全國罷工日。究其原因,其實工會行動是工會基層施壓的結果、反映了工人階級和窮人對於現況無法忍受的局面下普遍的不滿。杜克總統的支持度已經跌到歷史新低。

罷工規模非常龐大,甚至在該國最保守的地區也有示威遊行。這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包括工會領導,他們原本預測當天參加示威的人會非常少。但結果令人跌破眼鏡,每個城市中都看到成千上萬的人走上街頭進行和平抗議。

然而,哥倫比亞政府以殘暴鎮壓政策來維持這個號稱「南美洲最穩定民主制度」,要與其對抗,和平抗議是不夠的。28日早上,一名男子被一名警察殺害,僅當天便有至少4人接著喪生。

此後,群眾持續參與抗議。至截稿為止,官方公布的平民死亡人數為26人,但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

據報有數十人失踪,且受傷人數更多。儘管數字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暴力的中心點位於卡利(Cali),它是考卡山谷省 (Valle del Cauca)的首府。在那裡,許多人受到警察的暴力攻擊,他們不僅使用了橡皮子彈,且還用了實彈,並向住宅區發射催淚瓦斯。儘管政府顯然擔心疫情期間人們上街,但警察卻毫不猶豫地將任何人(不論年齡)帶到體育館和人滿為患的場所,讓人暴露在群聚染疫的風險中,將他們非法拘留。

參議員和前總統烏里韋(Alvaro Uribe Velez)是民主中心的創始人,可以說是哥倫比亞最有權勢的政治家,他呼籲警察和軍隊動用槍械「保護人民和財產免受恐怖分子的破壞」。他的推特帳戶被停用,但是宣傳輿論已經定調。5月1日,杜克與哥倫比亞軍方司令一起出現在媒體鏡頭前,宣布軍隊將以「恢復秩序」和「保護善良的人民」與警方一起合作。

基本毫無遮掩的要脅不足以勸退哥倫比亞的群眾,反而這些要脅激發了社會各界進行更持久的示威。群眾對抗議活動的支持仍然很高,人們試圖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外出並反對煽動分子。

甚至連不敢出來的人都站在陽台和窗戶上,敲打他們的鍋碗瓢盆,以示支持。由於哥倫比亞正在經歷世界上最嚴重之一的疫情,許多人仍待在家裡。現在,隨著受到警察暴行的受害者湧入醫院,已經負擔過重的緊急醫療預計將達到負荷臨界點。

政府的挫敗

杜克總統在5月2日宣布將不會推動稅收改革法案,而惡名昭彰的部長卡拉斯基利亞(Carrasquilla)於5月3日辭去他的職務。

政府高官及其媒體期望政府承諾和部長辭職能使一切恢復正常,但群眾運動仍在繼續。哥倫比亞窮困且受壓迫的工人知道,他們也不想要行之有年的新自由主義政策,例如之前的兩次稅制改惡,因此他們正繼續上街要求改變。

當然,這場運動不僅是在對抗當前的稅改,還是對抗過去幾年來對工人和窮人的持續打擊。那些反對改惡法案的人也意識到,政府正嘗試進行的醫療改惡,屆時將徹底把醫療體系私有化,這將賦予醫療業者更多的權力,包含拒絕提供服務或收取更多費用: 這些都將伴隨醫療人員更嚴重的低薪過勞。同樣地,在爆發關於退休金制度的醜聞之後,政府還打算推動全民退休金的另一波私有化浪潮。

人們持續在街頭抗爭,因為他們心中銘記著這些壓迫。況且,政府說撤回法案現在還只是口頭承諾,離真正撤回還有段距離。我們已經看到,政府想方設法立法都要改惡稅制,這僅意味著它們將擬定一個更加冠冕堂皇但包藏禍心的法案,就像這次稅改人們花了好幾週才看清楚其真正目的。

持續存在的危機:在資本主義框架下哥倫比亞無以擺脫經濟衰敗

哥倫比亞的經濟是以債務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給予貸款並要求該國遵循新自由主義,從而維持社會經濟,但這反過來導致經濟長期來說將難以正常地復甦。雖然在疫情之前,該國的GDP有所回升,這也只不過是金融化對人民的生活進一步掠奪的結果而已。這反映在大企業的收入增加,而生產領域卻沒有可觀的同等增長。

哥倫比亞由大地主、銀行家和大工業家所掌控。工業巨頭享用著許多自由經濟區,但比起投機炒賣他們其實對於繼續投資實體經濟意興闌珊。最重要的是,毒梟集團透過各種方式與地產、金融和工商這三個產業緊密聯繫。由於缺乏監督,他們藉由與國家的合約使自己能蠶食鯨吞國庫的最大份額。

哥倫比亞的主要出口商品是原物料。在其他國家擁有更好的條件從事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下,哥國與其他國家相比幾乎沒有競爭力。自從新自由主義理論首次成為美國勢力範圍內的國家採行的主流經濟模式以來,長年奉行新自由主義信條已經導致哥倫比亞經濟在國際上更加一蹶不振。

在當前條件下,經濟復甦沒有希望,為了刺激外國資本而對工人階級進行打壓也無法改變這一點。

資本主義在哥倫比亞沒有任何前進的道路,不論是維持目前的形式還是採用社會民主派的改良主義。哥倫比亞群眾認知到新自由主義沒有前途,但對彼得羅(Gustavo Petro)這個改良主義者寄予了幻想。 「4月19日運動」(M-19,左翼城市游擊隊)的前成員現在似乎是最有可能憑藉其「人道哥倫比亞」運動贏得下一屆總統選舉的人。他可能成為哥倫比亞整個歷史上第一位左翼總統。但哥倫比亞工人階級不能對通過政府改良解決全球資本主義固有問題的方法抱有幻想。只有擁有社會主義綱領、有組織的工人階級運動才能與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決裂,而這正是令哥倫比亞群眾受貧困、剝削和壓迫困擾的真正根源。

新自由主義民主中心社會抗議罷工行動革命與反革命
FacebookTwitterTelegramLINEEmail

相關文章

川普發動轟炸之後——中東仍無和平與穩定

2025 年 7 月 2 日

奈及利亞:針對飢餓與鎮壓進行反抗——爭取社會主義替代運動加入6月12日拉各斯抗議

2025 年 7 月 2 日

葡萄牙選舉:極右翼「夠了」黨的崛起與左翼的災難

2025 年 6 月 22 日

中東:川普邁向干預,對伊朗戰爭升級

2025 年 6 月 22 日

群眾抗議席捲美國之際,川普癱瘓G7

2025 年 6 月 22 日

中東: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史無前例的攻擊


2025 年 6 月 16 日
  • 加入我們
  • 捐款支持
  • 訂閱刊物

如果你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思想、活動和運動的歷史,請造訪本網站上的文章。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號召贊同我們的理念、支持我們的運動的朋友們,加入我們,或捐款支持,來強化我們的組織工作,而你也能親自參與,並投身於爭取社會主義世界的運動,成為這場鬥爭的一員!

聯繫我們

追蹤臉書

追蹤臉書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Telegram
  • Line
  • 每期訂閱/每月贊助
  • 單期訂閱/單筆贊助
  • 社會主義者雜誌簡介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Copyright © 2022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版權所有/隱私權聲明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