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 中國勞工論壇
關於「躺平」的一場辯論在中國廣泛展開。對這個概念的普遍興趣顯現出,無論習近平政權如何堅稱各種「勝利」,中國社會當今的發展出了大的問題。
在4月,百度貼吧出現一則題目為《躺平即是正義》的貼文,其作者本是一介普通網民,但文中「人不應該如此勞累」「我有時會躲在某處看著那些忙碌的人發笑」等文字引發以年輕人為主的諸多網民的共鳴。「躺平」這一概念遂引發熱議,並在中國網絡上廣傳。概括來說,「躺平」或「躺平主義」具體內涵包括「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不生娃、不消費」及「維持最低生存標準,拒絕成為他人賺錢的機器和被剝削的奴隸」,類似源自日本的「低慾望生活」、「佛系」等強調無欲無求、看淡一切的生活態度,也與中國青年中頹廢、悲觀、絕望情緒生成的「喪文化」有一定關聯,但在當下中國,「躺平」這種抗議形式比起前述案例有更深遠的影響。

當然,「躺平」流行之後,很快遭遇中共官媒批判。5月,新浪微博「共青團中央」發表微博指稱「當代年輕人從未選擇躺平」,中共廣東省委機關報《南方日報》則發表評論指責「躺平」可恥、是毒雞湯,湖北廣播電視台評論說「認命可以,躺平不行」。豆瓣、百度也對這一熱詞進行審查,豆瓣上的幾個「躺平小組」在建立不久後旋即被站方強制解散,而百度貼吧「躺平吧」和數個相關貼吧均被禁止普通用戶發帖。然而,網民對於官方宣傳和網絡審查並不買帳,多數網民群起反彈,令「共青團中央」被迫關閉前述微博評論,而親中共的鳳凰網一份網絡民調指出,60%網民理解並同情年輕人「躺平」。
「躺平」的興起、成為一股流行趨勢是一個很重要的發展。這體現很多年輕人對今天資本主義高壓快節奏生活的牴觸。因此,這對於習近平政權造成巨大挑戰。
當前,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社會問題不斷激化;受到生育率(2020年只剩1.3,而維持穩定人口結構需要2.1)、結婚率(2020年只有813.1萬對,17年新低)皆下滑等影響,勞動力自2012年以來連年衰退至今;縮減的勞動力和老化的人口結構不利於中國「大國崛起」、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超級大國;中國人口實際上跌破了「14億」這一心理關口,而這也會讓中國人口第一大國位置很快被印度取代,中共當局顏面會因此受損。
雖說歐美日等國也在面臨生育率低迷、人口老化等問題,但中國目前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未富先老」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如果年輕人紛紛選擇「躺平」、拒絕加班996或者高額消費,中國的生產力和本就疲弱的國內消費必將受到負面影響,進而衝擊習近平強調擴大內需的「雙循環」戰略,在當今中美帝國主義衝突的脈絡下也讓習近平更難連任。因此,中共當局當然要大力批判「躺平」思潮、丟出鼓吹個人奮鬥的陳詞濫調。

中共官方的這些論調,越來越不被廣大中國年輕人接受。《南方日報》那篇社論聲稱的「(中國)勞動力資源充沛,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只要足夠勤奮依然能自我實現、自我成就」,根本離現況相差十萬八千里。現今大部分年輕人(同時也是工人)面對的,是堅持奮鬥、接受「內卷」卻換不來相應回報,面對高昂的住房、教育、醫療成本,連自己都養活不起、甚至還要靠家裡補貼,怎敢結婚、生孩子?中共政府如今已經蛻變為一個親資、保守、右翼的獨裁政權,它當然不可能推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社會主義政策,而只可能是瘋狂打個人奮鬥雞血、並設法扼制對「躺平」支持的增長。
總體而言,「躺平」是對抗中國社會「內卷」的一種表現,包含了對於996加班制度的反抗、不合作運動的成分,甚至可以說有反資本主義的傾向。這一思潮本質還是消極反抗、個人行動,而非集體行動。但由於中共極權高壓統治下群眾很難自我組織、並且極易遭遇迅速鎮壓,開始激進化的工人與青年尋求這樣的方式表達對於社會現狀憤怒實屬正常。這也是現行體制不可持續、走向崩潰的另一個跡象。中國資本主義正製造不可持續的債務水平、不可持續的房價、不人道的剝削和過勞,而中共黨國的「控制」和政治鎮壓從長遠來看無法使這個體制擺脫自身的矛盾。隨著社會矛盾越來越嚴重,工人階級也會明白,組織起來推翻威權資本主義、打造讓所有人都有體面生活的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才是對於現狀真正進取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