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梓豪 國際社會主義前進
羊毛出在羊身上,台灣的青年學子在蔡英文政府的親資樽節政策下成為了待宰羔羊。今年總共有16間公私立大學申請調漲學雜費,平均調漲3%。5月底至6月底有十多名學生抗爭者前去行政院與教育部前抗議,提出3年內凍漲學雜費。抗爭最終得到勝利!在6月23日,教育部公布審查結果:「不同意14校調漲案,僅中興大學、文藻外語大學2校通過調漲案,漲幅皆為2%,增加金額約468元到1030元不等,均無超過修正後的調幅上限。」
台灣有高達四成的大學生背負學貸,據最新的統計共有94萬的學貸族,平均背負20萬的學貸。大學生中具備低收入戶和中低收入戶的資格每年攀升。家庭收入120至500萬的家庭小孩上公立大學是收入50萬以下的家庭的兩倍,而且私立大學生申請學貸的比例比公立大學生高出約10個百分點。雖然目前大學生畢業的平均起薪上升到了28K,但扣除了物價因素之後,仍然低於2000年的水平,同時畢業新鮮人有高達四成的人平均每月需繳9000元的學貸。
舉行抗議的「反教育商品化聯盟」指出,許多申請調漲學雜費的私立學校每年都有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盈餘。校方藉口說凍結學雜費會導致教育品質下降,但造成教育品質下降的是公共教育投資不足、低薪與年金改惡導致教師流失、以及用兼職教師代替全職教師等削支政策。
有高達六成大學生需要打工,其中又有高達四成的大學生工作未受勞基法保障。實際上今天大多數的大學生已不再是過往社會所認知的「知識菁英」,而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工資奴隸」。
勞基法改惡、年金改惡、反滲透法等反工人、反民主政策已經令蔡英文政府的支持度陷入持續低迷。最近的民調顯示,賴清德就任行政院長以來不滿意度首次高於滿意度。當局擔心學費上漲會更直接激起一直站在抗爭前線的年輕人更大力反抗,因此不得不做出一些讓步。
這是群眾行動和壓力的結果,說明這個不斷打擊群眾生活水平的親資政府並不是不可戰勝的。但同時可以想見,經濟危機愈加嚴重只會令政府和資本家都更強硬向學生進攻,未來的鬥爭將會更為激烈。學運需要加強組織,通過建立在各大院校的學生委員會,為未來行動升級(包括組織罷課)作出準備。學運除了提出全民免費的公共教育,也將這些訴求與醫療、住房等議題連結到反對資本主義剝削的綱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