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期《社會主義者》雜誌台灣版 社論
為了鞏固資產階級獨派和台資與中小企業對民進黨執政的支持,賴清德正式以接班人選之姿成為蔡英文的副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曾在2017年大力推動勞基法修惡與年金改惡、阻礙民法保障同婚,其任內惡政也遠遠不止如此。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大選潰敗後,賴清德曾試圖藉此形勢在黨內總統初選中挑戰蔡英文,過程中雙方支持者也曾數度劍拔弩張。最後,蔡英文憑藉著現任優勢與所謂「開明進步」的形象吸引了親民主的青年與基層支持,贏得黨內初選。
英德配正式登台後,許多支持蔡英文的青年與基層選民也紛紛大表不滿與失望,甚至揚言投廢票。根據民調,雖蔡英文足足領先韓國瑜有近15-20%的支持度,但民進黨的政黨支持度卻趨同於國民黨。這也反映了當前「保衛民主權利,抵抗中共獨裁」的群眾情緒雖然拉抬了蔡英文的選情;雖然國民黨的腐敗與親中共獨裁的立場已令眾多群眾厭棄,但許多人也並不信任民進黨所代表的政治立場。關鍵的原因在於,民進黨過去三年多來令群眾感到失望與憤怒的「倒行逆施」—其中,賴清德是一個重要推手。可以預期,未來擔任副總統的賴清德將忠實的回應台灣財團的意志與訴求,並再次刺激起更多先進的青年和勞動群眾為了各項權利與福祉與之對抗。
在害怕更腐敗的國民黨復辟與親中共候選人勝選的壓力下,部分民進黨基層與青年支持者拒絕任何對於民進黨過去到現在的親財團與保守政策的批評。但未來四年,台灣資產階級的逐利意志將使更多群眾、也包括他們被迫進一步看清民進黨的親資與保守的本質。

面對資本進攻,群眾如何抵抗
中美衝突使台灣資產階級所見的前景越趨黯淡與風雲密佈。在中美衝突的震盪,使得台資獲利大受衝擊。11月20日,經濟部公布數據指出外銷訂單已連續12個月負成長。全台上市櫃企業於2019 上半年的淨獲利也年減了 21.31%。這個獲利的衰退趨勢促使台灣財團與中小企業更大力要求政府出台更多親財團法令—上半年的《工輔法》、遭延宕擱置的《礦業法》、第三次《勞基法》修惡與廢除一例一修的親資修法呼聲皆是例證之一。藍綠白三黨,皆會是此等親資政策的執行力量之一。
在過去三年多的經驗中,台灣社會運動在NGO小圈子領導的控制下,因未能有效的動員並組織起先進群眾予以有效的抵抗並建立相應的群眾組織,阻礙了運動擴大和激進化,因而多半都接續經歷了嚴重的挫折。在反對刪減七天假的抗爭、婚姻平權運動、反勞基法修惡或反核運動等等,面對資本家與親資政黨的攻勢、反同勢力鋪天蓋地的進攻、又或擁核勢力的反撲中,我們都能看見當前台灣社運的此種侷限與弱點。甚至是在此侷限下,轉向投機找捷徑或屈服於資本建制,因而變相的淪為民進黨的忠誠反對派,被收編到親資民進黨內任官做牛馬—例如反核運動的知名抗爭代表洪申翰、或曾揚言要打破金權的社民黨領導范雲;如今卻淪為了親資民進黨妝點「進步形象」的門面。

要停止重蹈覆轍、要能有力抵抗未來的資本進攻,台灣社運必須擺脫當前侷限,在未來的抗爭中建立起擁有由下而上的內部民主來討論和決策與先進群眾活躍參與的群眾性抗爭組織,並獨立於資本建制之外、建基於一個反對資本金權政治的左翼政綱之上。才能使社運抗爭有更大的政治與物質力量,抵抗資本攻勢。也才能為建立一個對抗資本主義金權政治的左翼替代方案開啟先機與跳板。
下一個階段—藍綠白割據
民眾黨的興起,反應了資本建制需要一個偽裝成「反藍綠」的新面孔來欺騙群眾,從而維持對政局的控制。在部分群眾對藍綠失望與政治真空持續擴大的背景下,結合了藍綠二三流政客的親資民粹主義大雜燴-台灣民眾黨-正嘗試以民粹手段來收割支持—一方面利用工運出身且具有一定民意支持的台北市勞動局長賴香伶擔任不分區首席來嘗試獲取關心勞權的青年與工人認同,另一方面卻又排入支持服貿的親資學者張其祿位列第二、而郭台銘人馬高虹安、台商代表邱臣遠則位列第三、第四(安全名單中)。與郭台銘所代表的傾向類似,民眾黨象徵的正是台灣資產階級中力求在中美衝突下保持雙邊平衡以獲取最大利益的派別。

很可能民眾黨將於大選後取代時代力量成為國會第三大黨,這個發展將使得親資政黨各派的權力鬥爭更為劇烈。甚至使民進黨不再能夠維持多數執政的局面。但這絲毫不會阻礙台灣資產階級反人民政策的落實,反而更像是多了一道保障、多了一組政治買辦。
而帶有改良色彩的自由派立委,並不能真正阻擋反人民政策的實現或大力落實社會改良的法案—正如過去三年多在立院內被藍綠立委孤立夾殺的時代力量。這是因為主戰場並不在立法院內、而是在街頭與群眾行動中,其中工人階級的組織和鬥爭方法是致勝關鍵,而時代力量及所有「第三勢力」都沒有工人階級的綱領和群眾基礎。(註:時代力量近期發動的「囤房稅」法案,或過去曾提的民法保障同婚、最低工資法、難民法、國定假日法等等不及備載的溫和改良政策都慘遭藍綠聯手封殺)
因此,我們需要記取歷史經驗,活躍的群眾抗爭並堅實的組織起來才是真正的致勝力量—舉例來說:民主化運動時期、五年前的反服貿抗爭與停建核四、又或是近幾年大大小小的工會罷工。

群眾運動也不該是成就個別政客道德光環的工具(例如,過去的民進黨政客利用群眾抗爭成就個人政治名望);而應當是為了終結資本主義金權政治,開創一個工人階級與基層人民民主管理社會財富與運作的新社會,由此終結資本權貴對工人和人民的剝削壓迫和奴役。
郭台銘的野心
在國民黨總統初選落敗後,郭台銘積極部署自己的政治買辦—李縉穎、黃韻涵與多名民眾黨立委候選人,並將其貼身人馬納入民眾黨和親民黨不分區名單。郭台銘及其侍從所代表的,正是當前中美衝突中被撕裂的台資勢力裡頭傾向與主張力保雙邊平衡、並試圖從中牟取最大經濟利益的台灣資產階級。
可以預期,韓國瑜在總統大選中落敗後,連同吳敦義等人也將可能相應失勢使國民黨高層進入新一輪的權力真空並促使藍營內部權鬥更為劇烈—不能排除郭台銘將藉此成為藍營新共主,並一舉能掌握對民眾黨、親民黨的影響力。如果上述展望成真,郭台銘將可能成為未來四年中非綠營之在野黨的共主並為2024總統大選佈局。
曾堅定支持馬政府並擁護緬懷黨國獨裁的郭台銘,其反民主、反工人、親獨裁的本質已在過往數年中一覽無遺,其鐵腕高壓、剝削工人血汗的惡行劣跡更是罄竹難書。如今透過網路行銷偽裝成親民企業家的形象,只是為了藉此收割對藍綠失望的保守與中立選民支持,並從中開始自立山頭。在下一個時期,郭台銘及其勢力很可能將利用民進黨政府的民望下滑來以民粹手段收割支持。

工人階級與基層人民必須警醒!郭台銘及其侍從與民眾黨絕不是出路,而是另一個資本建制的代表,另一個中共獨裁可扶持押寶的代理人人選。對中共而言,若能扶持出一個親中或力保雙邊平衡的台灣親資政黨執政,都能相對的削減美帝對台影響力、從而擴大中共對台影響力的比重。
但即便是執政路線明確親美反中的民進黨,也絕非是一個對抗中共獨裁、保衛民主權利的選項。在近期的事態發展中我們能看到,為了中國台商的經濟利益、民進黨拒絕給予香港抗爭者政治庇護權,也無力遏止中共金援在台代理人;與此同時,民進黨完全執政的三年多間,也從未擴大台灣人民與工人的民主權利,限縮集會遊行與箝制勞工運動發展的獨裁法令仍完善保存至今。
香港人民英勇無畏的民主鬥爭已經預示了未來中國所將面臨的歷史性巨變,香港的反威權鬥爭僅是中國群眾大規模反抗的序曲。未來中國基層人民與工人階級的反獨裁鬥爭將給予世界局勢帶來震撼衝擊。要對抗中共獨裁與中共代理人並且捍衛與擴大既有的民主權利,需要的是一個建基於國際主義與社會主義民主綱領的工人群眾鬥爭,團結中港台兩國三地的工人階級與基層人民,共同對抗中共獨裁與資本主義制度,同時也要反對美國帝國主義及其在台傀儡的勢力。只有社會主義民主才能實現一個由工人階級與基層人民當家作主的台灣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