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我們
  • 訂閱刊物
  • 財政支持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
國際

如果川普再度回朝會怎麽樣?

by Lee Dawn 2024 年 4 月 24 日
2024 年 4 月 24 日

無論是拜登還是特朗普當選,我們都將進入更動蕩的時代

紅流星 中國勞工論壇

川普正在橫掃共和黨初選,如果選舉在今天進行,那麽根據民調他毫無疑問會擊敗拜登。雖然離大選還有很長時間,但是川普還是極有可能重返白宮。西方資產階級刊物警告,特朗普會破壞拜登一手建立起來的帝國主義聯盟,該帝國主義聯盟以美國為首、對抗另一邊的中俄帝國主義。許多中國民族主義者爲此歡欣鼓舞,還稱他是「川建國」。

但無論在大選中獲勝的是川普還是拜登,全球帝國主義之間的權力爭鬥只會進一步更加激烈。兩位候選人恐將在11月重新對決,體現了美國資本主義以及其兩黨制所面臨的歷史性危機。但中國資本主義也面臨著自己的歷史性危機,所以也無暇對於美國的情況幸災樂禍。

對移民的攻擊

在國内,川普的一系列競選口號擺明了他將針對移民、工人運動和環境發動新一波攻擊。他説,將要在南方邊境建造大型營地來關押無證移民,他甚至像希特勒那樣胡説什麽移民正在「毒害」美國的「血液」。他的綱領甚至包括廢除現政府執政下那些微不足道的綠色轉型措施。

然而,拜登也大差不差,在他的領導下,去年移民遭强制遣返的比例與2022年相比幾乎翻了一番。民主黨治下還致使本世紀美國女權鬥爭遭受最大挫敗——婦女失去了墮胎權。拜登與國會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AOC)和其他「民主社會主義者」在内的所謂「左翼進步團體」一起,在2022年鎮壓了鐵路工人罷工。

馬克思主義者反對一切資產階級政黨。在選舉期間,當群眾被捲入政治時,左翼組織面臨著「兩害取其輕」的立場抉擇壓力。但馬克思主義者主張建立一個新的工人階級政黨。這個黨要真正能代表工人階級、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壓迫、旨在工人階級自下而上掌管社會和經濟。

與2016年的分別

拜登强硬辯護以色列在加沙犯下那些駭人聽聞的戰爭罪行,這進一步挫傷了他在美國的支持度。在一些關鍵的搖擺州,穆斯林和阿拉伯裔美國人發起了「拋棄拜登」運動。基於這種情況,再加上黑人對民主黨的支持率達到歷史新低,可能會使拜登在選舉中失利。

與2016年川普勝選不同,如今的共和黨内充斥著川普的政治盟友。他們希望利用川普的當選對國家政府機關進行一次大清洗,并極度擴大總統權力。他們稱此為「2025年計劃」,希望賦予總統更大的權力來實施各種國内外政策。他們的目標是像土耳其或者是匈牙利那樣,針對媒體實施威權管制。我們已經在好幾個州看到了一系列反LGBTQ的教育立法通過。

如此極反動的議程並非美國統治階級首選,但他們的制度處於危機之時,恐將帶來這個爆炸性結果。如果川普獲勝,他的議程很可能會超出預料並適得其反。歷史性的群眾運動可在工人籲青年中發展更廣泛的社會主義、反現行體制意識。

川普曾在其第一任期間威脅著要退出北約。最近,他又威脅不再保護未達到北約開支目標的成員國,任由他們受俄羅斯的攻擊,這在歐洲敲響了警鐘。這其中有民粹主義因素——他這說詞與美國民眾日漸增長的厭戰情緒存在共鳴。

然而,就像他在第一任期內作出的許多威脅一樣,這很可能是一種虛張聲勢的談判策略。川普採用的是一種邊緣政策。川普非但不想解散北約,反而想讓歐洲為此承擔更多。自川普的總統第一任期以來,北約經歷了由烏克蘭戰爭帶來的轉變。北約32個成員國中,去年有12個達到了國防開支至少佔GDP2%的目標,而2017年還只是4個國家達到這一目標。預計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上升到18個國家。因此,在現實中,川普的路線佔了上風。自2014年以來,北約增加了6000億美元的巨額軍費開支。事實上,歐洲生產炮彈的能力將超過美國。這筆巨額軍費由工人階級通過削減養老金和福利以及削弱公共服務來支付。

川普在美國國會中的共和黨盟友阻擋了向烏克蘭提供600億美元武器援助的計劃。當然,這並非出於和平主義情緒。相反,川普力圖推動貸款而非「贈送」軍援,目的是從美國霸權中獲取更大的回報。此外,川普在烏克蘭問題上虛偽的「反戰」言論,與他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廢墟上取得「全面勝利」的言論完全背道而馳。

歐洲和中國

在中國,中共獨裁政權希望分化美國和歐洲,外交部長王毅試圖討好歐洲領導人,強調與不穩定的川普相比,習近平的政策「一貫而穩定」。然而,中共希望「獨立」的歐洲能夠成為帝國主義衝突中的第三極(即對中國更友好的一極)的願望也會落空。

歐洲領導人的戰略仍然是嘗試確保川普將來當總統時,繼續支持烏克蘭,而烏克蘭問題的勝負將強烈影響以中、美兩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集團間的全球力量平衡。為了抵銷川普勝選可能帶來的影響,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表示,烏克蘭「終將加入」北約、「這點無庸置疑」。此外,美國國會還通過了新的法律,來遏制川普的政策不穩定性。去年通過的立法規定,任何總統若要帶領美國退出北約,都需要眾議院多數或參議院三分之二的支持。歸根結底,親西方的烏克蘭政權不大可能被川普領導的西方「拋棄」。

馬克思主義者和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反對烏克蘭的帝國主義戰爭,但我們也明確警告與反對任何帝國主義的「和平」協議。能夠結束這場恐怖的唯一力量,是大規模的全球工人階級的團結以及反戰運動,支持烏克蘭和俄羅斯工人為推翻資本主義而戰,從而為真正的和平創造條件。

川普威脅要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這種「抨擊中國」的言論會讓中國政府在整個大選期間感到緊張,因為無論誰獲勝,美國政府都會轉向對中國採取更加嚴厲的措施。任何進一步的「川普關稅」不僅會損害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也會損害對歐洲的出口。從美國市場流向歐洲的商品將激起歐洲資本家更大的保護主義。據彭博社的一篇文章報道,馬克龍推動的歐洲電動汽車關稅可能最快於7月出台。這將給中國國內堆積如山的滯銷汽車帶來大麻煩。

川普的前最高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提議將中國踢出美國「最惠國待遇」名單。該名單涵蓋除古巴、北韓、俄羅斯和白羅斯之外的所有國家。這將使中國商品在美國進口商品中的份額從目前的14%左右降至3%。八年前開始的貿易戰如此野蠻升級,實際上恐將引發全球經濟衰退。

「放棄」台灣?

不管是以這種令人震驚的方式,還是拜登的分階段方式,隨著世界資本主義分成兩個帝國主義集團,脫鉤顯然會加速。去年,以人民幣進行的中國貿易多於以美元進行的中國貿易。拜登的貿易政策可以看作是川普第一任期議程的延續,美國的供應鏈重回本土。在最近舉行的印太貿易談判上,一位聽眾說:「那麼,之前川普是對的?」

西方資產階級媒體的一個主題是,川普所謂的「對台灣漠不關心」可能會招致中國的入侵。日本《日經新聞》警告說,他有可能在戰爭中「夢遊」放棄台灣。北京的宣傳人員抓住這一消息,大肆宣揚台灣將從「棋子」變成「棄子」。

但最讓川普惱火的是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生產中的主導地位。在這一點上,台灣的統治階級已經開始屈服於美國的壓力,其主要芯片製造商台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了價值400億美元的工廠。川普在台灣問題上的真實立場模稜兩可,他吹噓「中國不會在我的眼皮底下嘗試任何東西」。

從美帝國主義的角度來看,如果川普上台後放棄台灣,那將是一條不歸路。馬克思主義者解釋,這種情況將標誌著美帝國主義的歷史性失敗,其後果將遠遠超過越南戰爭的失敗。美國將淪為僅為(西)半球的大國。美國失去在亞洲的主導地位將導致以美國為首的集團解體,因為各國政府都會轉向試圖在中國的談判桌上分一杯羹。

即將到來的美國大選揭示了全球資本主義及其世界第一超級大國的可怕危機。無論是拜登還是川普當選,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更加不穩定的時期,帝國主義權力爭鬥正在加速。作為美國在世界上唯一真正的經濟和軍事對手,中國的歷史性危機更使世界陷入全面混亂。這凸顯了建立國際社會主義勞工運動以推翻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迫切需要。

川普拜登美國美國總統選舉
FacebookTwitterTelegramLINEEmail

相關文章

川普發動轟炸之後——中東仍無和平與穩定

2025 年 7 月 2 日

奈及利亞:針對飢餓與鎮壓進行反抗——爭取社會主義替代運動加入6月12日拉各斯抗議

2025 年 7 月 2 日

葡萄牙選舉:極右翼「夠了」黨的崛起與左翼的災難

2025 年 6 月 22 日

中東:川普邁向干預,對伊朗戰爭升級

2025 年 6 月 22 日

群眾抗議席捲美國之際,川普癱瘓G7

2025 年 6 月 22 日

中東: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史無前例的攻擊


2025 年 6 月 16 日
  • 加入我們
  • 捐款支持
  • 訂閱刊物

如果你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思想、活動和運動的歷史,請造訪本網站上的文章。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號召贊同我們的理念、支持我們的運動的朋友們,加入我們,或捐款支持,來強化我們的組織工作,而你也能親自參與,並投身於爭取社會主義世界的運動,成為這場鬥爭的一員!

聯繫我們

追蹤臉書

追蹤臉書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Telegram
  • Line
  • 每期訂閱/每月贊助
  • 單期訂閱/單筆贊助
  • 社會主義者雜誌簡介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Copyright © 2022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版權所有/隱私權聲明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