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我們
  • 訂閱刊物
  • 財政支持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International Socialist Alternative Taiwan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
中國國際

七國集團廣島峰會加劇中美冷戰

by Lee Dawn 2023 年 6 月 23 日
2023 年 6 月 23 日

西方資本主義主要經濟體組成的七國集團(G7),於5月19日至21日在日本舉行了峰會。

一如所料,諸國政府利用這個機會加大對中國和俄羅斯的施壓。此外,烏克蘭國家領導人澤連斯基也被安排參加,用來在烏克蘭預期已久的攻勢即將開始之際爭取更多西方軍事援助。除外,七國集團還承諾對中國的「經濟脅迫」採取協調行動,並首次譴責了中國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

廣島是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家鄉,日本目前擔任七國集團的輪值主席國。廣島在78年前遭到美國的核武器攻擊而被摧毀,為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大國的這次峰會提供了一個詭異背景。這次峰會的目的是讓美國在自己的「後院」對中國帝國主義進行更加協調一致的軍事、經濟和技術反擊。以下文章出自Vincent Kolo於6月3-4日在國際社會主義道路ISA中港台支部舉辦的「馬克思主義學院」活動中的演講:

我們所處的新時代,其特點是全球帝國主義權力鬥爭、軍國主義和備戰。

2022年是一個轉折點,烏克蘭戰爭加速了所有進程。以美國和中國為首的兩個帝國主義集團得以鞏固。它們之間的對立加大了。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給美帝國主義帶來了巨大的優勢來反擊中國,不僅僅是俄羅斯。美國加強了對西方集團的領導力,並擴大了北約,也大規模地提高了軍事化的程度。

2023年,習近平的獨裁政權採取了許多外交手段,試圖收復它在冷戰中因新冠疫情、中國經濟危機和烏克蘭戰爭而失去的陣地。這一戰略的兩個關鍵方面,一是挑起歐美帝國主義之間的分歧,二是要動員「全球南方」的支持。

全球3/4人口所生活的國家,其政府要么烏克蘭問題上抱持「中立」,要么反對美國的立場。在亞非拉地區,人們對美國普遍持懷疑和不信任態度。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美國在「9.11」事件後發動的戰爭已經造成450萬人喪生,5000萬淪為難民。

中國也是大部分這些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債權國。北京在政治上將自己描繪成一個「勸和者」,反對美國霸凌。在經濟上,因為與西方的經濟脫鉤正在加速,中共將這些所謂的發展中國家市場視為後備方案。

「去風險化」

美國和最近的G7峰會將「脫鉤」改稱為「去風險化」,後者正是歐洲資本家更喜歡的詞。但它們的內容是一樣的,之所以有這個名稱改變,很大程度上只是一個「文字遊戲」,正如《北京周報》所言,「去風險化」是一種更有針對性和選擇性的戰略,主要集中在科技方面,而不是與中國全面「脫鉤」。對於採用歐洲資本家偏好的字眼,拜登政府沒有表示異議——因為這並不意味著方向的改變。

習近平的反擊策略,包括加倍強調中國與俄羅斯的「無限制」夥伴關係,正如他3月對莫斯科的訪問所顯示的那樣。但這也破壞了中共政策的另一個方面:試圖重建其在歐洲失去的影響力。這也是習近平推出一個完全空洞和不真誠的「12點和平計劃」的原因之一。這是為了讓中共能夠擺出一個調解者的姿態,而中共自己知道談判在短期內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這不過是中共可以在中國人民當中、在「全球南方」,以及(較小程度地)在歐洲使用的宣傳武器。

中國與俄羅斯的聯盟涉及經濟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中共需要展示(特別是在「全球南方」)自己可以領導一個「強大」、能與美國分庭抗禮的集團。這兩個帝國主義集團都在瘋狂地招兵買馬,令更多國家加入自己的陣營。

受邀出席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的國家包括韓國、澳大利亞、印度、越南,當然還有澤連斯基的特別亮相(用來為烏克蘭爭取更多武器和援助)。而中國則希望將金磚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從今天的「清談館」發展成一個真正的經濟集團。

現時有19個國家希望加入金磚國家,包括阿根廷、埃及、阿聯酋和印尼。但是,金磚國家的貨幣,哪怕是中國的人民幣,想要挑戰美元的主導地位,在短期內都完全是一種幻想。由於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印度和人口第二多的國家中國之間的對立不斷加深,即使金磚國家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經濟集團,也將被現實證明是非常困難的。

中國還在推動上海合作組織(SCO)和習近平最近與中亞各國政府舉行的峰會(C+C5)等論壇。這些都與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密切相關,而這裡就是致命的弱點:中國的海外貸款和「支票簿外交」正遇到大麻煩。一帶一路存在債務危機,自2008年以來,中國被迫花費2400億美元對22個國家進行救助。中共同時面臨著內部和外部的債務危機:從貴州到加納,從武漢到斯里蘭卡。

中國和俄羅斯

假如台海戰爭爆發,中俄聯盟也具有戰略意義。習近平的底線是,必須避免俄羅斯在烏克蘭戰爭中的全面失敗。普京的倒台將對中共獨裁政權產生巨大的地緣政治和國內影響。雖然俄羅斯不太可能獲勝,但長期戰爭後的一個結果可能是僵局和「朝鮮半島」式的結局,烏克蘭將被分為較小的俄羅斯控制區和較大的北約控制區。對習近平來說,這是可以接受的。

《華盛頓郵報》說,目前的世界局勢「就像有核武器的1914年」。《金融時報》說,一些美國高級官員認為與中國發生戰爭的可能性「超過50%」。一場台海戰爭將有非常高的風險會升級,並吸引其他大國加入,實際上將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

ISA認為現在爆發戰爭的風險並不高。但局勢越來越危險,因為更廣泛的冷戰正在升級。烏克蘭戰爭是一個警鐘,它使中共重新評估其對台灣的一些最離譜的「戰狼」外交政策。另外,在美國,鷹派和「現實派」之間存在著權力鬥爭。共和黨領導人麥卡錫決定不訪問台灣,而是在加州與蔡英文會面,這表明他的立場更加謹慎。

台海戰爭將很難僅限於一場純粹的海戰或島戰。與烏克蘭的情況不同——到目前為止,烏克蘭戰爭是侷限在一地的。即使在烏克蘭戰爭中,也不排除事態發展會演變成一場更大的歐洲戰爭。

如果美國參戰支持台灣(很有可能的情況),從軍事角度來看,會有攻擊中國沿海導彈基地的壓力。換句話說,就是要攻擊中國的領土。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解放軍:為了保護其海軍不受美國的攻擊,將有壓力需要打擊美國在關島、日本、甚至韓國的軍事基地。今年菲律賓新任總統馬科斯和華盛頓之間達成軍事協議,讓美軍駐紮到離台灣南部僅500公里的基地。

從這個簡短的總結中,我們可以看到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及其附庸是如何捲入台海戰爭的。今天的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有著空前的自我毀滅能力。氣候危機顯示了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的一面。中美衝突和核毀滅的危險,顯示了另一個更嚴重的生存危機。

台灣是關鍵

日本計劃到2027年將其軍事預算翻一番。其戰後的「和平主義」實際上已經蕩然無存。日本右翼政府計劃在未來幾年部署400枚美製遠程導彈,足以打擊到中國的任何地方。

兩個帝國主義陣營都在為戰爭做準備。同時,雙方都不希望真的爆發戰爭。但我們不能相信資產階級能夠化解這場危機。岸田文雄讓廣島七國集團在最後公報中提到台灣安全「對整個國際社會都極為重要」。法國總統馬克龍作為七國集團的簽字人之一卻就台灣問題提出:歐洲不應該陷入本「不屬於歐洲的危機」之中。

ISA強調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它結束了30多年的新自由資本主義的全球化。在新自由資本主義全球化時期,民族國家往往退居幕後,讓「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自由發展。現在,國家干預推動經濟的政策,市場已經失去了資本主義國家的重要力量。

冷戰是資本家的次要戰術考慮,與所謂的「民主」或「專制」無關。它關乎到誰將對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擁有最大的控制權,而現在西方帝國主義國家感到這種力量正在流失。

國家資本主義冷戰政策

大規模的國家資本主義計劃現在已經擺上檯面,例如「芯片與科學法案」和「降低通貨膨脹法案」,這些政策旨在重建美國及其「盟友」的工業基地。台灣台積電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個微芯片工廠,其400億美元的投資可能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大的工廠投資。

與此同時,保護主義措施完全顛覆了1990-2008年的資本主義全球化時期的諸多政策。拜登對先進微芯片銷售的出口管制是在科技戰中對中國造成最嚴重的打擊。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等中國經濟中高科技領域使用的先進微芯片中,90% 以上都含有美國零部件。而拜登在其出口政策中則禁止了這些。

接下來,美國將很快宣布新的禁令,禁止美國資本家投資中國的關鍵技術領域和公司。美方批評中國的「非市場行為」(當然美國自己也在做同樣的事情)。其目的是打擊削弱中國經濟,並逼迫中國最先進的技術部門,尤其是軍事技術部門陷入資金與技術不足的境地。

雖然這無法與俄羅斯受到的製裁相比,但也極為嚴厲。況且這一政策可能會進一步升級:中國政府上週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美國最大的微芯片公司「美光公司」將其產品出售給中國的基礎設施項目。隨著美國選舉年的臨近,拜登很難不對美光事件做出回應,於是,一個新的針鋒相對的循環開始了。

美國對芯片的製裁,其影響與1960年中蘇決裂初蘇聯撤回在中國所有的兩萬多名技術顧問相當,甚至程度更嚴重。

陣營的形成

中美戰略競爭是當今世界政治和經濟的驅動因素。倘若認為陣營仍處於流動狀態、尚未明確形成的話,這是錯誤的——那是仍活在過去。當然,並不是帝國主義陣營所有國家都齊頭並進。盟國之間也存在利益上的矛盾、爭端和各自的謀算。在某些問題上,日本甚至比美國更加強硬。在其他問題上則相反。

在歐盟內部,德國和法國承受著維持「歐洲統一」的壓力,即維持他們對歐盟的主體控制權。他們感受到來自許多在政治上更傾向於美帝國主義的東歐國家的壓力。馬克龍表示,歐洲可以成為全球「第三極」,與美國做分割。但正如德國一位主要政客所說——「那是癡人說夢」。

對於主要帝國主義國家的領導人來說,地緣政治支配著經濟問題。七國集團在廣島發表了迄今為止對中國最強硬的聲明。峰會最重要的直接結果是為向烏克蘭派遣美國製造的F-16戰鬥機大開綠燈。但拜登直到最近還在反對向烏克蘭提供F-16,因為美國希望限制烏克蘭將戰爭擴大到俄羅斯境內的能力。這有可能將代理人戰爭變成俄羅斯與西方之間的直接戰爭。美國現在擔心他們必須做得更多,否則就會將主導權就會拱手讓給俄羅斯。拜登也感受到即將到來的選舉帶來的壓力。

七國集團被稱為「富國俱樂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這些國家坐擁當今世界44%的GDP,然而1973年成立七國集團時,它們的GDP佔全球近70%。而它們只佔世界人口的10%。

在本世紀的好些時間裡,七國集團逐漸變得無關緊要,直到新冷戰讓其重新發揮重要作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來襲時,資本主義大國政府仍能主要通過二十國集團(G20)進行合作,中美兩國都處於頂層。

甚至有人談到形成「兩國集團」(G2,中國和美國)的可能,因為這兩國政權的利益看上去彼此極為緊密相連。那個時代已經過去。二十國集團現已經無關緊要,因為它涵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所以它像聯合國一樣癱瘓,一個陣營必然會「否決」另一個陣營想要的東西。

國際主義

那麼在新時代,馬克思主義者的任務是什麼?我們需要培養能夠在未來鬥爭中建設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幹部。這只有在對展望有清晰的理解的情況下才能實現。我們始終從國際視角出發,而不僅僅是關注我們自己所在國家的進程。

冷戰包括來自民族主義、種族主義和「選邊站」的強大壓力。受斯大林主義影響的左翼通常會站在中俄陣營一邊。其他一些左翼組織則實質上支持美國領導的陣營和北約。斯大林主義者對國際工人階級從來都不抱信心,這是1920年代蘇聯斯大林主義的根源——他們放棄了列寧和托洛茨基的世界革命觀點。ISA的同志們需要在我們的政治貫徹國際主義。

我們反對「兩害取其輕」——支持一個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勢力,反對另一個資本主義或帝國主義勢力。我們主張在所有問題上採取獨立的工人階級立場。這並不容易,也不是自動的。它需要理論上的清晰和民主討論來達成共同的分析。

資本主義是一個病入膏肓的系統。它威脅著地球的生存。新的工人運動將在未來巨大的群眾鬥爭中建立起來。有了馬克思主義的真正思想,國際工人階級將能應對歷史的挑戰。

七國集團中共中國中美冷戰俄羅斯烏克蘭戰爭美帝國主義
FacebookTwitterTelegramLINEEmail

相關文章

川普發動轟炸之後——中東仍無和平與穩定

2025 年 7 月 2 日

奈及利亞:針對飢餓與鎮壓進行反抗——爭取社會主義替代運動加入6月12日拉各斯抗議

2025 年 7 月 2 日

葡萄牙選舉:極右翼「夠了」黨的崛起與左翼的災難

2025 年 6 月 22 日

中東:川普邁向干預,對伊朗戰爭升級

2025 年 6 月 22 日

群眾抗議席捲美國之際,川普癱瘓G7

2025 年 6 月 22 日

中東:以色列對伊朗發動史無前例的攻擊


2025 年 6 月 16 日
  • 加入我們
  • 捐款支持
  • 訂閱刊物

如果你有興趣瞭解更多關於我們的思想、活動和運動的歷史,請造訪本網站上的文章。有任何問題也歡迎與我們聯繫。我們號召贊同我們的理念、支持我們的運動的朋友們,加入我們,或捐款支持,來強化我們的組織工作,而你也能親自參與,並投身於爭取社會主義世界的運動,成為這場鬥爭的一員!

聯繫我們

追蹤臉書

追蹤臉書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 Telegram
  • Line
  • 每期訂閱/每月贊助
  • 單期訂閱/單筆贊助
  • 社會主義者雜誌簡介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Copyright © 2022 國際社會主義道路(台灣) 版權所有/隱私權聲明

  • 訂閱《社會主義者》中國版
  • 國際
  • 臺灣
  • 中國
  • 香港
  • 理論
  • 歷史